由于临近年底,部分求职者在找工作时屡屡碰壁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出现了“求职综合症”,表现为:无心参加招聘会、盲目网投简历 、苦等面试电话、甚至放弃求职明年再来。其实,越是到年底,越要坚持,殊不知企业往往选择年底补充新力量,据职场专家提供的数据反映:相当一部分企业仍坚持招聘计划,企业表示这是一个“人才抄底”的好机会,也是建立人才储备的时机。 因此,职场专家提醒年底找工作的朋友,坚持并把握机会,重视年底求职的10大注意,,切不可因为大环境的变化而患得患失。在求职前先做好“装备”,主动出击、尝试更多的求职途径,OFFER自然唾手可及。 年底找工作10大注意之一忌临时抱佛脚 本来今年找工作就难,如果求职时不多点针对性,预先做好求职准备,总是到参加招聘会时才开始制作简历、连面试的“行头“也要东拼西凑,这可就是典型的“临时抱佛脚”了。Job36职场专家建议:找工作时根据自己的求职意向制作几份具有针对性的简历,另外在参加招聘会时事先了解心仪的招聘企业,才能在现场与企业形成良好的互动,而不是简单的随便派发简历。 年底找工作10大注意之二忌“狂轰滥炸”,盲目投简历 为了加快求职进度,很多求职者都采用“密集轰炸”的手法,在网上将投递简历的工作进行到底。然而Job36职场专家表示, 网上求职要有的放矢,投递简历切忌“狂轰滥炸”。因此在网络招聘时应避免盲目投简历,将个人的求职意向、专业知识、技术背景与用人单位的职位要求对口,工作经历相符的简历一定会很快被发现。 年底找工作10大注意之三忌只盯着综合网站 网上求职,选择几家大的综合网站注册简历已经成为很多求职者的惯性作法,但是招聘网站海量的信息往往导致简历石投大海,杳无音信,这也一直是综合性招聘网站的长期弊端所在。因此,在当前求职的“井喷”时期,切勿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尝试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网站注册简历,搜索招聘信息,或许更具有针对性。 年底找工作10大注意之四忌未辨别招聘信息,入就业“陷阱“ 进入年底,很多求职者开始急于拿到OFFER,往往忽视了对招聘信息的辨别,落入“求职陷阱”。一些招聘单位以“市场总监”、“客户经理”的高端职位幌子,其实是做“业务员”、“保险代理员”等。这就需要我们在求职的时候仔细分析,对于那些冠以好听的头衔,但是却强调无需经验的信息要加以警惕。 年底找工作10大注意之五忌过分“包装“,缺乏个人特色 厚厚的简历,漂亮的艺术写真,西装革履……似乎成了招聘会上必备的行头,但这些真的是有效的求职方式吗?Job36职场专家提醒,求职切勿华丽包装,突出个人优势即可,简历以精简为好,以便人力资源部门筛选。 年底找工作10大注意之六宜适时调整,先就业再择业 面对就业压力,求职者应以开放的眼光立足长远,调整求职观念,不要完全被薪酬、岗位、工作地点等条条框框所束缚,先就业再择业。经过自我沉淀和积累,掌握了过硬本领,才能够在将来机会来临时一展所长。 年底找工作10大注意之七宜拓宽求职路径,提高求职效率 除了传统的现场招聘会及综合招聘网站外,圈子求职或行业招聘都是近年来颇受认可的求职新招,例如行业性的招聘网站聚集了业内知名企业的招聘信息,也带动了行业优秀人才的聚集,形成专属行业的招聘平台。 年底找工作10大注意之八宜自我清晰定位,找好目标才能一击即中 缺乏定位,没有主见,很容易从众行事,在找工作时自然处处碰壁。不知你在找工作的时候是否明确个人的职业定位以及期望的工作岗位。如果连这些基本的问题还没搞清楚,那你还是赶快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测评吧。 年底找工作10大注意之九宜多参与求职指导,交流求职经验 “寒冬期”得到一份工作更不易,去一家公司应聘,单单了解该公司是不够的,多了解行业内求职的相关信息,查看相应行业内的求职指南,或者与在这一行工作的学长交流求职经验,将使你在面试中一举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 年底找工作10大注意之十宜主动推荐自己,方能脱颖而出 虽然参加了多场专场招聘会,网投了上百份简历,但是接到面试电话寥寥无几。这是很多求职者当前的最大求职“困境”。Job36职场专家建议,现在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求职者可依靠招聘网站的自荐平台进行“人才自荐”,主动展示自己,而不是被动的等待HR的海选,以获得更多面试机会。 |
艺术节上处处快乐 “当我们表示要表演相声时,大家都好奇:谁敢在天津这个曲艺的故乡说相声?我开玩笑说:我们就是来踢馆的!”7月25日下午,新加坡少年广播演艺组的小演员们在中华剧院说起了相声。口齿清晰,字正腔圆,加上充满活力的表演,让台下的观众们乐开了怀。在台上活灵活现的小家伙们下了台也是闲不住,追跑玩闹,好不热闹。艺术总监马业仙笑着做了总结:“这就是他们平时的表现,我们崇尚的是快乐教育。” 在近日落幕的2009年天津国际少儿文化艺术节上,30多个国家的少儿艺术团带来了许多精彩节目,快乐氛围一直环绕。不少艺术教育方面的专家也齐聚津门,艺术教育话题成了艺术节上另一个焦点。本报记者亲临教育论坛,并针对暑假时期格外火爆的本市青少年艺术培训市场做了一番调查,走访了相关人士。结果发现,唱歌跳舞这种最展示快乐的校外音舞类艺术教育背后,却有着一群并不快乐的学艺术的孩子。 本版撰文 新报记者 刘德胜 实习生 陈伟光 艺术教育怪现象不断 1、放假比上学还忙 “9点到11点学拉丁舞,13点到15点学水彩画,16点到18点拉二胡,晚上复习一天的功课。”说起暑假生活,小学六年级的张媛表示比上学还忙。3岁习舞,5岁学画,8岁接触二胡,张媛“牺牲”业余时间换来了全国少儿舞蹈业余组6级、全国少儿绘画业余组5级、全国少儿二胡业余组8级证书。“虽然功课挺重的,但每周仍要腾出时间去兴趣班学习。有次我放学回来,晚饭还没吃完,学习二胡的时间就到了,于是赶紧放下碗骑车去学二胡。学完二胡后,又做作业直到晚上11点多。”享受不了假期,张媛显然找到了理由安慰自己,“好在假期不用学习功课了,况且很多小伙伴也在上兴趣班,想出来玩都没时间。” 2、十级不懂五线谱 15岁的常健双手在黑白键上飞舞,海顿的《C大调奏鸣曲》在耳畔响起。过了3分钟,音乐戛然而止。由于没有接到停止的命令,常健的双手很自然地停下来了,表情有些不知所措,两眼傻傻地凝视着考官——常健至今还记得去年在钢琴业余十级考场上的这一幕。他说当时考官给了他一个微笑,鼓励他慢慢来。可音乐再次响起后,却再一次戏剧性地在同一个小节止住。“考官问我怎么停了,我当时本来想编个谎话的,可实在太紧张就说了实话:‘老师就教我弹到这里,他说去考级只要学这么多就够了。’” 3、小蝌蚪成了不发音符号 上周,家住和平区的孙女士没有给女儿的钢琴班续费。她发现在这里学习了小半年,老师也没有教会女儿认识五线谱。“一开班就直接让孩子弹。孩子死记硬背五线谱上的‘小蝌蚪’音符对应钢琴哪个琴键,但如果不敲下琴键,她就唱不出‘小蝌蚪’。”孙女士觉得老师应该讲点乐理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加强基础,提高艺术修养。可当她向钢琴老师提出请求时,却被一口回绝。“这位老师说想学乐理知识就得报另一个班,这个班不教这些内容。”张女士非常困惑:难道学琴就是不停地弹吗?视唱练耳是不是学琴的一部分?音符难道成了不发音的符号? 调查:八成学生接受艺术培训,家长功利化心态严重 就本期话题,本报筛选小记者团50余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八成学生接触过校外艺术培训。钢琴、绘画和舞蹈成为接受专项艺术类教育的首选项目。其中舞蹈所占比例最高,超过三分之一,钢琴其次,约为26%。在走访中,几乎所有家长认为让孩子在课外接受艺术培训,是为了接受熏陶,但一半家长承认,孩子学了几年之后,如果没看到“证书”,就会普遍感到失落。 尽管家长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一定搞专业,但一定要按照专业的教学来要求,要看“硬件成果”:学舞蹈的一年半载之后得能够独舞;学钢琴的得考个等级证书等。 家长功利心理正影响老师的授课方式。本市一位钢琴教师告诉记者一个数据,从不正规培训班转学来的学生中,十人中难有一两个读得懂五线谱。此外,过分注重结果也让孩子失去兴趣。调查显示,70%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艺术项目并无太大兴趣,将近一半的学生在考完等级后,就再也不愿意动一下陪伴他们多年的这些艺术项目。 争论:乐趣和技术,如何平衡? “我国艺术教育过于强调技术至上,似乎技术练好了就懂了艺术。”北京师范大学钢琴教育博士生导师周铭孙教授认为,单纯的技能学习、过多的专业教学,会使孩子对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降低。但如果只强调快乐与享受,而忽略技术积累,这样的艺术教育是否就是我们想要的?天津市教委体卫艺术处刘恒岳老师表示,对于非艺术专业学生而言,技术也是艺术的支撑。只有技艺达到某一阶段,艺术之美才能真正体会。注重技术并非错误,而要与艺术享受结合,找到一个平衡点。 显然,问题不在于孩子是否学艺术,而在于家长以什么目的让孩子学习艺术。钢琴演奏家托萨曾说,“如果有满怀功利心的家长站在身后,即使孩子是天赋神童,也难成大师。” |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