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日本留学生,通过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一年多的留学生活,交到了很多中国朋友。我已经36岁了,而我的中国同学都比较年轻,但他们学习认真、对人热情、诚实善良的人品,让我十分感动。和他们交往,使我常常想起自己在中国生活中的一件件难忘的往事。
我以前在日本的贸易公司工作,一直对中国古代文化感兴趣。但过去看过一些日本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对现代的中国便产生了很多偏见。比如认为中国人虽精明但爱骗人;由于工作很马虎,所以他们生产的商品质量不好;城市很脏而且很危险,农村很穷而且很落后。我第一次来中国出差时,在上海曾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使得我对中国人的成见又加深了。后来,随着和中国人交流的增多,了解了他们,我逐渐地消除了误解,心里的矛盾也渐渐消失了。 记得有一段时间为了完成公司的工作,我常去中国南方的农村出差。冬天那里特别冷,但工厂和招待所没有暖气,我坐在炉子旁身上还直发抖。还有洗澡、洗手都不方便,饭菜也不合口味。有一天中午,我感到恶心,连呕带吐,只好就近躺进一间工人宿舍里。这间宿舍很小,空荡荡、冷冰冰的。 这时,一个女孩子走进了房间,好像是这个房间的主人。她关心地问我吃饭了没有。我说我恶心,不能吃。她点了点头后走了,不一会儿,跟几个朋友一起走进来,把一个西瓜摆在我的面前。在那么寒冷的天气,怎么会有西瓜呢?我心里充满好奇,但由于当时我的汉语水平很低,所以她们说的话听不大明白,好像是说恶心的时候适合吃西瓜。虽然西瓜并不是很甜,但我的心里甜丝丝的。当时要是我会说汉语就好了,因为我没有办法把我的心思告诉她们。我感到很遗憾。 身体恢复以后,我走出了门。寒冷的天空下,我看到了穿着红色的、桃色的、黄色的等五颜六色衣服的女孩们,像是一群可爱的企鹅。她们都叽叽喳喳地说笑着,朝气蓬勃地走来走去。从她们热情洋溢的脸庞上,看不出一丁点儿对生活的不满。那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我呆呆地愣住了,渐渐地感动了,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我觉得眼前是一幅非常普通而又十分美丽的景象。下雪了,雪堆积起来,然而我心中的寒冷的冰被温暖融化了。 现在我在北京,看到很多中国人都很自信,不论有多少困难,都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这种感觉真好。 |
一天,朋友来家做客,桐妈忙着端茶倒水之际,桐宝懂事地招呼客人吃糖并代妈妈陪阿姨聊天,“桐桐长得越来越像爸爸了。”看着“小大人”似的桐宝,阿姨微笑着说。听了客人的评价,桐宝一脸的不以为然:“我长得才不像爸爸呢,爸爸的头是圆形的,我的头是尖形的。”“你的头怎么会是尖形的呢?”阿姨听得一头雾水,“你的头也是圆的么。”“我的头就是尖形的,”桐宝坚定地回答道,“妈妈经常叫我小‘奸头’!”
妈妈的语言禁忌 宝宝是可爱的花朵,他们的成长需要妈妈们阳光雨露般的呵护与照顾,可有时妈妈们的一些无心之言却无意中伤害到了宝宝幼嫩的心灵,那么哪些话是妈妈们的“语言禁区”呢? 语言禁忌一: 恐吓的话 当宝宝顽皮不乖时、当宝宝任性哭闹时……很多妈妈都会使出“恐吓”的招数——“你再哭,大怪物就把你叼走了!”“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的确,这招儿用起来可能收效不错,但长此以往,却会使宝宝对生活失去安全感,甚至形成胆小怯弱的性格。 桐妈建议:当宝宝因为某种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某种行为遭遇制止而哭闹时,妈妈们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先使宝宝的抵触情绪趋于缓和,再耐心地解释其中原因,帮他们分析要求的不妥或行为的不当。当然,妈妈们不要对宝宝的任何要求都习惯性拒绝,那些相对合理的要求不妨满足他们。另外,妈妈们也可以使用冷处理的方法对待宝宝的哭闹,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宝宝学习自己调节情绪。对于宝宝的那些不听话行为,妈妈们就应该多从自身找找原因了,不妨摒弃说教和唠叨,换种表达方式也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桐妈发现相对大呼小叫,桐宝更乐于接受建议和商量——“如果桐桐能把玩具收拾起来,妈妈会特别高兴!”“桐桐,你来决定还要看多久电视。” 语言禁忌二: 嘲笑的话 相信没有哪个妈妈会真心嘲笑自己的宝宝,但有时妈妈的一些话语却让宝宝听出了“嘲弄”的味道:比如,妈妈故意模仿宝宝的发音不清或语病;再比如,妈妈笑话宝宝的想象不切实际,等等。这些不当行为会导致宝宝胆小紧张、不敢尝试、羞于表现、缺乏自信。 桐妈建议: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交流及相处应是平等的,妈妈要对宝宝积极的表现表示认可,对宝宝勇敢的尝试表示赞赏,切忌不断重复或嘲笑宝宝的不足。当宝宝因为害怕失败而产生胆小、自卑等情绪时,妈妈要不断鼓励宝宝,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并用尽可能积极的态度帮助宝宝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语言禁忌三: 发泄的话 “你能不能自己待会儿?”“你怎么这么烦人啊?”“我真多余生你!”这些妈妈随口而出发泄自己不良情绪的话,对宝宝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它会严重伤害亲子感情,还会引发宝宝焦虑、不安、紧张、敏感等情绪,甚至会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育。 桐妈建议:妈妈在和宝宝相处时要尽量保持平静且愉快的心情,不要将自己的压力、烦躁等不良情绪发泄在宝宝身上。桐妈的办法是当情绪不佳时,会将桐宝暂托外婆或桐爸照管,自己做一些诸如看书、画画等能够平复情绪、舒缓心情的事情,切忌让宝宝成为妈妈不良情绪的出气筒或替罪羊。 语言禁忌四: 打击宝宝自信的话 “你能行吗?”“你确定你能做好吗?”妈妈说这类话也许是为了避免宝宝骄傲,也许是为了激励宝宝进步,但无论出于何种动机这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这样质疑的态度只会严重打击宝宝的自信。 桐妈建议:妈妈们请用欣赏和鼓励的眼光看待宝宝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努力吧,要知道宝宝的成功源于妈妈积极的暗示,宝宝的优点源于妈妈不断的发现,宝宝的成长需要鼓励、需要赞扬、需要欣赏、需要张扬、甚至需要骄傲,所以妈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告诉宝宝“你真棒”。(转新浪) |
几年前,我换了本护照,它的颜色由浅咖啡色变成了深蓝色。换句话说,我的国籍由中国变成了加拿大。我从来也没有往深里去想这里面的真正变化。生活在北美,吃的是中国菜,说得最多的是中国话,倾心聊天儿的是中国人,最喜欢看的是中文节目,抒发内心情感写文章用的是汉字。我的生活方式没有任何改变。然而,事物的本质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变化是我回国探亲时才察觉的。
首先,我回中国要去中国领馆签证了。当年换护照是为了到美国和其他国家省事儿,只要落地签证就行了。可换了护照后,我的出境记录除了美国之外(由于另一半在美国工作),全是中国,别的国家一个也没有。我把攒下来的假期全部用来回娘家了,连去欧洲旅游都舍不得。乡情永远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情结,不管我们走得多么远,多么久,乡情总像一根无形的线牵动着我们的心。回家,回中国便总是我们的首选。好在中国领馆签证手续简便,就像办一件例行公事,我没太在意。 那年回中国,我与童年好友小莺结伴同行。在经历了近20个小时的飞行之后,当我们晕晕乎乎头重脚轻地踏进中国海关时,竟意想不到地被海关警察阻拦在大门外。理由还是用英语告诉我们的:You are not Chinese。 Would you please fill these forms in English?(你们不是中国人,请用英文填写这份表格好吗?)我俩先是一愣,继而面面相觑。我转而想起了我俩在飞机上一起填写表格时的情形。当空姐发下进关登记表时,小莺问我:你看表格是中英文对照的,我们是用中文还是英文?我不假思索地对她说:我们是中国人,当然用中文啦! 在北美,不管是当地人,还是我的心底深处,都把自己当作中国人,不会像ABC(American Born Chinese)那样为认同感(Identity)而苦恼,不知道自己是该属在美国人那一边儿,按美国人的方式生活,还是随父母们继承中国的传统,做中国人。 我们在美国居住的罗斯福岛上,亚裔人面孔寥寥无几,邮局里的员工都认识我,每次去邮局寄个包裹或买邮票,他们总会和我开个玩笑聊上几句。一天在邮局,也就是中国神州六号飞上太空后等待返回的日子,我问当值的Bobby我这份快递邮件什么时候可以到中国。他笑道:It might take three or four days。 But it'll be less than your spaceship back to earth.(大概要3到4天,但会在你们的神州飞船返回地面之前寄到。)Bobby可不管我是什么国籍,我的肤色就代表了我的国籍,他认定我是中国人。 此时我们却因为写汉字而被拒绝入关。这一锤顿时敲醒了我,也震撼了我。我无比悲哀地对小莺说:看来中国人是做不成了,我们连写汉字的权利都被剥夺,他们都不愿和我们说中国话了。她默默地看着我,无言以对。我们俩只能乖乖地躲到一边去重新填写进关表格。 什么东西都是在失去了之后才知道珍贵。为图出入境的方便,我无意中丢弃了中国国籍和她悠久的灿烂文化。今后,在官方场合,我将永远不可以使用中文。这对酷爱祖国、酷爱中文的我来说,心灵上所受到的冲击无法形容。这也是我在换蓝本子之前,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妈妈听了这个故事后,突然盯着我的脸看了好一阵子,然后说:我还真有点儿想不通,我居然生了个‘外国人',这多别扭啊! 我的一个亲戚在听到上面的故事后,开玩笑地说我是叛徒、卖国贼,背叛了祖先,成了外国人。 然而,我连中国国籍都丢了,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论长道短呢?我之所以写这些,无非是期望中国强大,强大,再强大!!!等哪一天中国人手持护照到哪儿都可以落地签证了,就可避免像我这样,陷入里外都不是人的境地。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