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jintinet_whitesnow

https://blog.jinbay.com/jintinet_whitesnow/  复制链接收藏

jintinet_whitesnow个人头像
jintinet_whitesnow
博客日历
«April 2025»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10/7/2011 2:40:00 PM [政治-选举] 分享

分享


2011年诺贝尔和平奖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月7日上午9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公布。利比里亚女总统瑟利夫等三位女性“以非暴力斗争争取女性安全以及参与和平建设权利”而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据法新社报道,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利比里亚女总统——有非洲“铁娘子”之称的埃伦·约翰逊·瑟利夫 (Ellen Johnson-Sirleaf) 、有“和平斗士”之称的利比里亚活动家莱伊曼·古博薇(Leymah Gbowee)以及也门记者兼妇女权益活动家塔瓦库·卡曼(Tawakkul Karman)三人分享2011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贾格兰德表示,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共收到241项包括组织和个人在内的提名,其中有53个组织,而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将被视为团结的声音,今年和平奖的得主是显而易见的,会得到各界的认同。

诺贝尔委员会还赞扬这三位女性采取非暴力形式为维护妇女的安全和权益而进行斗争,并全身心投入和平建设工作。瑟利夫是非洲首位民选总统,古博薇被称为“和平斗士”,卡曼则参加了也门抗议活动。

艾伦-约翰逊-瑟利夫(Ellen Johnson Sirleaf)出生于1938年。早年留学美国,并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学位。在2005年利比里亚总统选举中当选,成为非洲国家的第一位女总统。

莱伊曼-古博薇(Leymah Roberta Gbowee)则是一位非洲和平活动家,以在2003年组织一场终结第二次利比里亚战争的和平活动而知名。被称为“和平斗士”。

塔瓦库尔-卡曼是也门记者、人权活动家。她于2005年创办了促进言论自由和民主权利的组织“Women Journalists Without Chains”。我们的目标就是利用向突尼斯革命学习而来的呐喊来改变政权,这个呐喊就是“人民想要政权颠覆”。——带领也门妇女走上街头抗争的也门记者塔瓦库·卡曼此前接受《时代》采访时说。

过去几周,外界对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有诸多猜测,说法不一。挪威商业广播机构TV2还曾报道说,有理由认为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将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该报道称,瑟利夫是非洲大陆的新象征。

也有媒体猜测,德国前总理科尔和欧盟是今年诺贝尔和平奖的热门候选。外界预测的其它获奖者包括:阿富汗医生和妇女权益活动家西马•萨玛尔、俄罗斯人权活动家斯韦特兰·干努什金娜、埃及人马希尔等。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称,只有妇女拥有与男性同等发展机会,世界才能实现民主和持久和平。

据路透社消息,刚刚与其他两人同获诺贝尔和平奖的也门活动人士塔瓦库-卡曼(Tawakkul Karman)在本国首都萨那变革广场表示,获奖是也门青年运动的胜利,她将与其他抗议者一起赢得最后胜利。她说:“我们不会半途而废,我们要的是一个民主、现代的也门,我们将坚持和平抗议。”

而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 (Tomas Transtroemer)。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 (Tomas Transtroemer)获得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

今年80岁的特兰斯特罗默,23岁时首次发表了他的处女诗集《十七首诗》,成名后又陆续出版了《路上的秘密》、《在黑暗中观看》、《真理障碍物》、《给生者与死者》等诗集。


评论

分享 分享

对话: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10/7/2011 5:00:00 PM [政治-选举] 分享

分享

纽约“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全面升级,万名示威者的怒吼震撼纽约,传到华盛顿,并波及全美。

10月6日下午,数百名示威者来到美国商会门前。这个华盛顿最具影响力的游说团体总部外挂着的巨幅标语上写着“工作”,而示威者们则愤怒地发问:“工作在哪里?”

据新华网报道,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示威者迪特里希·尼科尔森今年72岁。他说,自己来到千里之外的华盛顿参加这场游行是因为感到必须为改变美国的现状做点什么。那么多人没有工作,让他感到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与其他示威者一道,尼科尔森高喊“消灭大企业的贪婪!”示威者们还打出巨幅标语,谴责大企业一切以利润为先的贪婪文化,要求将它们的影响力逐出美国政治。





在前往美国商会示威前,来自全美各地的近千示威者当天聚集在位于白宫与国会之间的自由广场,宣告“占领华盛顿”。他们高举标语,谴责大企业利用金钱影响政治,要求政府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保障民生的项目中去,而不是补贴大企业或在海外发动战争。

不少示威者从早上就开始在自由广场安营扎寨。来自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戴维·克鲁瓦桑说,他和3名同伴头一天晚上驱车赶到华盛顿,打算在自由广场上呆到周末,然后再回辛辛那提参加另一场示威活动。

广场上,克鲁瓦桑和同伴们用睡袋和地垫占据了一块两米见方的草地,自带了手电和必要的衣物。在他们周围,上百名老老少少的示威者已将草地占满,并打出各式各样的标语。不少人还在现场用水彩颜料书写更多的标语,供示威者取用。

据中新社报道,10月5日,纽约“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全面升级。按照示威组织者的安排,当天“占领华尔街”示威者要前往纽约市政厅和工会组织的示威者汇合,再折返回华尔街。5日下午两点,示威者便开始陆续在“占领华尔街”大本营——祖科提公园汇合。记者看到,很多示威者正在现场赶制标语牌,为即将开始的示威游行活动紧张准备。


10月5日,在纽约市政厅附近公园,上万人参加了“占领华尔街”抗议大游行,出现此次活动的最大规模聚会。不满现实的美国人从全国各地来到纽约,参加占领华尔街运动,发泄对少数权势人物的不满。随着抗议活动升级,全美几十个城市正在出现“盗版”占领运动,包括西雅图、波士顿和首都华盛顿。

据媒体报道,组织者说,5日到市政厅附近公园参加抗议游行的至少有一万人。“占领华尔街”抗议者星期三在曼哈顿下城游行。数千名工会工人加入曼哈顿下城抗议者的队伍,随着工会成员参加,游行者队伍大增。


据《纽约每日新闻》报道,纽约市几家最大的工会成员都穿上游行靴子,举起旗子,和在金融区扎营两个多星期的数百人一起游行;后者抗议1%大富豪的过度贪婪。至少39个工会和社区组织,包括Moveone.org和无家可归者联合会,参加了星期三的游行。

美国教师联合会(United Federation Teachers)、汽车工人联合会(United Auto Workers)、医务工人联合会(United Healthcare Workers)和公务员工会DC37分会(Public Employees Union DC37)成员都参加了占领华尔街游行。当护士工会成员身穿制服加入游行时,引起一片欢呼。

抗议者走向靠近市政厅的弗雷广场(Foley Square)时高呼,“我们是99%。你们也是!”而许多工会工人就在广场附近等待他们。组织者说,挤满广场的抗议者至少有一万人。

全球1.2万人观看了互联网直播。运输工人工会100分会主席萨缪尔森(John Samuelsen)说,这是“划时代的游行。”他对3.5万名大巴和地铁工人发出呼吁,敦促他们游行。他说,有组织劳工要团结起来,宣布工薪家庭不公平地承担经济问题负担,实在受够了。

在华盛顿,民主党政客开始为这次运动讲话。众议院民主党团主席拉森(John Larson)说,“沉默的民众不再那么沉默。在纽约和全国各地,数千名美国人走上街头,他们的信息就是:为普通民众讨个公平。”

来自纽约上州的众议员斯劳特(Louise Slaughter)说,“三十年来,美国中产阶级看着自己的生活水平受侵蚀,而1%大富豪积聚的财富可以让大强盗脸红……到了所有美国人都付出公平代价的时候。”

从纽约市开始的“占领华尔街”示威抗议活动已经进入第三周。据悉,抗议活动已经蔓延到美国50多个大城市,包括洛杉矶、旧金山、华盛顿、波士顿、丹佛等重要城市在内。

路透社报道说,这场运动不断扩大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路透社说,美国2011年被当作革命的事件就是曼哈顿一个公园露天的一大堆电线、路由器和汽油发动机。而混乱的中心就是所谓的“占领华尔街”运动。

阅读全文>>

阅读(294)评论(0)

10/7/2011 2:14:00 PM [新闻时事] 分享

分享

10月5日,苹果公司共同创世人、前CEO乔布斯去世,美国各地以不同方式悼念这位旷世奇才。世界各地“果粉”也在当地各地苹果专营店表示哀悼和惋惜。

10月6日,苹果公司在加州Cupertino总部降半旗哀悼苹果公司共同创建人、前CEO乔布斯。纽约纳斯达克显示乔布斯图片表示哀悼。加州民众在苹果公司总部献花纪念乔布斯。佛罗里达民众、拉斯维加斯民众在苹果公司分店前摆放乔布斯图片表示哀悼。

由于乔布斯的隐秘和低调,外界为他的传奇职场生涯唏嘘不已,而对乔布斯的个人生活却了解不多。殊不知,乔布斯的私人生活宛若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




乔布斯是叙利亚籍美国人后裔,一出生便被生母送人,生父坚称对此毫不知情。乔布斯在叛逆而动荡的60年代度过骚动的青少年时期,也经历过颓废的青年时代,才华横溢却性格乖戾。他23岁时拒认自己的亲生女儿,27岁时却又找回亲妹妹。

1955年2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出生在旧金山。那时,乔布斯的生母乔安娜·卡洛·谢保 (Joanne Carole Schieble)23岁,未婚先孕。此后,乔安娜决定独自去加州分娩,还想在当地给这个孩子找一个合适的人家。乔安娜对收养家庭的要求很简单,她希望孩子未来的养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而最终年过半百的保罗·乔布斯和妻子克拉拉收养了乔布斯,为了孩子,养父母老乔布斯夫妇倾尽所有。

伊克贝在《乔布斯的四重生活》中这样评价:“无论是整个青少年时代还是创立苹果公司之后,乔布斯在每个阶段都从养父母那里得到坚定而温暖的支持。对于这个永远都在质疑,超级敏感又不知所措的灵魂来说,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更好的了。”

27岁时,乔布斯又找回自己的亲妹妹。妹妹莫娜也是乔布斯在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带给乔布斯温情的人。现年54岁的莫娜·辛普森本姓简德里(Jandali)是一位女作家,出生于威斯康辛。乔布斯27岁那年发现这个亲妹妹的存在。从认识的第一天开始,两人就意识到无论是长相、脾气秉性或是兴趣喜好都惊人相似,两人似乎都继承了亲生父母的优良基因,最后成长为某一领域的精英。

与此同时,对于宿命论者乔布斯而言,命运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轮回。与其未曾谋面的父亲简德里一样,乔布斯也在23岁时,让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丽莎·乔布斯成为私生女。

这是乔布斯在里德大学时期那段嬉皮时期的产物。柯里珊·布伦南是乔布斯第一任女友,两人当时的关系时好时坏,最终不欢而散,但柯里珊在两人分手时已经怀孕。1978年5月,丽莎在加州出生。丽莎两岁前,乔布斯拒不承认这个孩子,甚至不惜在法庭做证自己 “并无生育能力”,柯里珊只好独自抚养女儿。

乔布斯个人的生活在上个世纪90年代步入正轨。1990年左右,乔布斯与妻子劳伦相识。当时,劳伦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读书,此时已成功创立苹果的乔布斯受邀给他们上课。他当时坐在劳伦身边,两人在课堂上交换了电话号码。当晚,原本要出席一个商业论坛的乔布斯,突然改主意和劳伦约会。

在人生的最后时段,乔布斯多数时候与妻儿相伴。“乔布斯已经做出了选择。”欧尼斯说,“我曾经问他,是否为拥有子女而高兴。他说,‘这比任何事情都让我高兴一万倍。’”“但对乔布斯而言,关键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不应把时间浪费在他认为不重要的事情上。他早就意识到自己的时间有限,因此一直都牢牢掌控自己的选择。”他说。

在一次演讲前,乔布斯刚刚因为癌症而死里逃生。他对听众说:“死亡简直就是生命中最好的发明,它可以促成生命的变化。”他说,死亡的好处在于,可以使你避免将生命浪费在他人的选择中。“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掩盖你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追随自己的内心和直觉。”

“乔布斯最后几周最担心的就是那些依赖他的人:苹果员工、他的四个孩子和他的妻子。”乔布斯的妹妹莫娜·希普森(Mona Simpson)说,“他最后的语气温和而充满歉意。他为即将离我们而去感到痛苦。”

乔布斯授权的唯一传记将在两周后出版。该书作者艾萨克森曾经问乔布斯,像他这样注重隐私的人为什么会同意出版这样一本书。“我想让我的孩子了解我。”乔布斯回答道,“我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多,我希望他们知道原因,并且理解我所做的事情。”

苹果电脑创始人,计算机业界的标志性人物,ipad、iPod、iTunes Store、iPhone等知名数字产品的缔造者史蒂夫·乔布斯10月5日离去了,时代失去了一位富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天才,世界失去了一个不可思议之人!

阅读全文>>

阅读(270)评论(0)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