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1日启程,赴美国纽约和匹兹堡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据中新网报道,胡锦涛主席此行看点颇多,大致每个峰会均有值得关注的焦点,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则是最受人关注的一个。 [img=465,309][/img] 三场联合国峰会有三大看点 按照此前披露的行程,胡锦涛主席将率先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此次峰会旨在为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凝聚政治共识,注入政治推动力。该峰会的一大看点为能否发出三方面积极信号:一是各方将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二是各方将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实现互利共赢;三是各方将共同努力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胡锦涛主席将在峰会上全面阐述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看法和主张,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并介绍中国所做的努力,宣布中国将采取的进一步措施。 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胡锦涛主席将出席9月24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并发表讲话。这是安理会有史以来首次专门就核不扩散与核裁军等问题举行峰会,意义重大。胡锦涛主席将在峰会上发表讲话,结合新的国际安全形势,介绍中方关于通过互利共赢实现普遍安全的理念,并针对国际社会关心的核裁军、核不扩散、和平利用核能及核安全问题提出中方的主张,这无疑又将是另一大看点。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是此行最大看点 胡锦涛主席此行还将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胡锦涛主席将在峰会上阐明中方对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的看法和主张,介绍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 前两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达成很多共识,第三次峰会召开之时恰逢世界经济线路复苏迹象,中国已宣布经济实现反弹,峰会上能达成何种共识将倍受关注,成为胡锦涛主席此行的最大看点。 按照中方此前作出的表态,中方希望此次峰会在以下四方面取得积极成果:第一,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复苏;第二,按照伦敦峰会制定的时间表,积极推进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改革,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第三,促进共同发展,关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第四,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全面、平衡的成果。特别是在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改革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方面,中方的立场与观点能否得到各方响应与支持,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
尽管预计大衰退即将结束,众议院这个星期仍然再次准备紧急立法,帮助数百万没有希望立即结束经济痛苦的美国人。 据美联社报道,华盛顿州民主党众议员麦克德莫特(Jim McDermott)提出的失业救济延期法案预计将比较容易获得通过。根据新法案,失业率在8.5%以上的州超过30万人失业救济9月底到期,他们的失业救济再延期13周。 13周延期是对现有的最长79周失业救济的补充措施:各州提供失业救济26周,国会去年的立法和今年2月的经济刺激法共将联邦资助的失业救济延期53周。 麦克德莫特说,从北卡罗来纳到加州,人们都“给我的办公室打电话,说他们失业一年多了还无法找到工作,他们需要更多帮助免得沉沦。” 失业救济批评者说,延期可能不鼓励找工作,在经济开始出现复苏迹象的时候延长失业救济可能没有好处。 但其他人说,这次衰退对于就业市场特别顽固。 根据研究机构全国失业法项目的数据,大约500万人,也就是失业救济名单上的三分之一,失业都超过了6个月。这是自1948年建立这类记录以来的最高。 全国失业法项目副主任斯特纳(Andrew Stettner)说,新数据打破了以前看到的所有记录。它是个难以想象的数字。他说,目前,一个就业空缺有六个失业的人,因此人们不大可能是为了等待较好的工作而故意靠失业救济生活。 目前各州失业救济支票大约为每个月300元,加上经济刺激法中提供的25元。 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鲍克斯(Max Baucus)说,目前一个长面包价格2.79元,一加仑牛奶2.72元,那笔救济用不了多久。 鲍克斯说,“我们要避免失业的邻居陷于贫困。我们要考虑如何让安全网能更好地运转。” 目前失业率为9.7%,可能在2010年多数时间徘徊在10%以上。布鲁金斯学院高级研究员波特勒斯(Gary Burtless)说,根据劳工部的数据,51%的失业保险领取人正常失业救济在今年7月已经到期,这是最高的到期比率。 他说,随着失业率继续上升,正常失业救济到期的比例还将在今后几个月继续上升。 斯特纳预计,国会很可能继续将失业救济期限延长到2011年。 麦克德莫特今年7月提出在经济刺激法中包括将失业救济延长到2010年的法案。这些失业救济将在今年年底到期。 由于上述法案总开支高达700亿元,通过难度比较大。麦克德莫特因此决定提出13个星期的延长法案,仅仅满足今年失业救济就要到期的人的紧急需求。 |
亚裔美国人星期二在纽约市三个选区赢得民主党初选,曾经当选第一个华裔市议员的刘醇逸赢得进军市主计长的最多选票,尽管还没有达到当选所需的40%。 [img=650,429][/img] 一名市民星期三祝贺周燕霞赢得市议员初选。(纽约时报图)
亨特学院研究亚裔美国人的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秦(Margaret M. Chin)说,“看到所有这些亚裔美国人首次公开参政,对所有人都很有意义。……西海岸二十年前已经打破这道障碍。” 唐人街也是首次出现亚裔美国初选获胜--陈倩文战胜连任两届的市议员郭亚伦(Alan J. Gerson)。 在法拉盛,在五人势均力敌角逐市议员之战中,中国移民周燕霞赢得初选。 在皇后区保守的东北区,国会众议员阿克曼(Gary L. Ackerman)的助理金克文(Kevin D. Kim)赢得初选,将在11月同共和党候选人哈罗兰(Dan Halloran)进行决战,如果获胜将成为第一个当选的韩裔美国人。 在纽约市51个市议会选区,32个选区星期二举行了初选。根据选举委员会的统计,三个亚裔美国人聚居区是投票率最高的:17%-18%,而全市平均投票率为11%。 纽约时报提到,来自台湾的刘醇逸2001年开始参选。他带动全市亚裔走向投票站,现在全市亚裔都支持他竞争市主计长一职。 这些亚裔初选获胜者都是移民,反映了纽约市政府过去二十年来的变化。 为了实现议员多元化,1991年纽约市议会席位从35个扩大到51个。1993年的全市投票决定公职两任(各4年)限期,即使彭博市长和市议会去年修改了限期,允许市长三任。2001年限期首次生效,刘醇逸等新人获益,也为其他政治新秀提供了准备参选的时间。 周燕霞说,“对我来说,这是个机会,但并非最佳时机。”周燕霞是在今年一月刘醇逸决定参选主计长、放弃竞选市议员第三任之后才参选的。 那些竞选人成功的背后是亚裔社区的筹款力量,包括地方筹款和全国筹款。 在这一轮市议会选举中,周燕霞和金克文属于筹款最多的五个人,他们也属于不要公款资助的四个人。 周燕霞筹款320,551元,多数都来自本地华裔捐款;而金克文筹款288,756元则主要来自新泽西和加州的韩裔美国人。 陈倩文也参加了1991、1993和2001年的竞选。她这次虽然筹款较少,但因为郭亚伦支持修改限期引起选民愤怒,她这次因此受益。 同2001年的两名华裔分票情况不同,陈倩文这次在亚裔占40%的选区是唯一的华裔候选人,其中民主党占18%。 纽约时报说,亚裔占纽约市人口的12%,而在20年前亚裔比例只有6%左右;很多亚裔不是公民,或者很少参与政治。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