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舍近就远学北欧? 老 汉 《天堂般的社会主义》一文,讲的是北欧几国的人民自由、民主、平等、幸福的生活,从文章介绍来看,民社国家确实比我们共产党国家要强,也可以说是属目前世界上人民生活过得最好的国家,不过冰岛国在经济危机中整个国家破产了。但是这些毕竟都是小国家,五国人口总共才2500万,还不如中国一个上海市多,瑞典人口最多也不到900万,冰岛只有27万,这些国家人民受良好教育,创新能力也强,每个国家只要搞出一两项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对外出口,其收入就足够全国各项开支了,他们没有大的财团控制政治,所以老百姓的民主和自由权利还比较较多。 中国是一个地区发展不平衡,又是农业人口为主体的大国,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要实现北欧那样从出生到死亡都由国家包下来福利,怕在几十年内也不可能做到,要实现北欧那样工人和资本家在经济和上和谐相处,政治上都是国家主人,平等管理国家,在中国那是梦想。如果谁能做到把中国像在报告里说的那样,我就一百个赞成。这些都是不切合实际的纸上谈兵。 如果学北欧还不如学30年前的毛泽东时代,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保障如按照人均收入计算并不比北欧差很多,人民在政治上的平等、自由、民主也不比北欧差(当然少数被专政的分子除外)。但作者在对比中不顾事实地攻击毛泽东时代,这是右派精英们的一贯作法,这些论点大都在网上批判过,就不理他了。但有重要的一点必须指出来,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关于人文发展指数,他和右派一样搞了一个数字游戏,贬低前30年抬高后30年,把改革开放后人文发展指数倒退的事实也硬加在毛泽东时代,他说,“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最新公布的2004年人文发展报告显示,2004年世界人文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是挪威,其人文发展指数为0。956,人文发展指数居前十名的国家依次是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比利时.冰岛.美国.日本和爱尔兰,中国由第104位上升到第94位。”试问104位是那个时代的事情?是改革开放前还是后?我来引用《改革三十年--中国成为“正常的”发展中国家?》一文中的一段话,“通常,一国社会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对应,但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却是一个突出的例外,其社会发展的世界排名远远超过其经济水平的世界排名,而且是世界上两者名次差别最大的国家。在改革前夕,中国按人均收入排在世界最贫穷国家的第22 位,而在人文发展中却位居第51 位,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此外,1960-1980 年间,世界上从低人文发展水平上升到中等水平的国家不过十几个,中国就是其中之一。更突出的是,在这十几个国家中,中国取得的进步最显著,因为中国位次上升的幅度最大。因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长期以来,中国倾力投资于人文发展。因此,尽管人均收入低,它却位于中等人文发展指数的国家类别。中国在人文发展指数与人均GNP之间的名次差距最大,相差49 位,表明它非常明智地使用了自己的国民收入。”中国当年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它在发展中国家中独树一帜,取得了绝大多数其他发展中国家难以企及的社会进步,显示中国经济社会制度在促进人文社会进步上具有优越性。中国从而被一些国际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榜样。”改革开放前后的人文发展指数都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的,可见人文发展指数是在改革开放后从51位下降到104位,下降了53位,下降一倍还多,后上升到到94位仍仍比改革开放前下降43位。作者本来想把104位嫁祸给毛泽东时代说,“中国由第104位上升到第94位”,他就不说中国还有一个51位,可见精英的卑鄙。 为什么要说人文发展指数,因为这对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它能够说明这个国家的国策,也就是把钱花在把钱什么地方?是不是花在人民身上? 现在来了解一下人文发展指数的内容:人文发展指数 (HDI) 是衡量人文发展的三个方面的平均成就的综合性指标:健康长寿的生命,用出生时期望寿命来表示;知识,用成人识字率及大中小学综合入学率来表示;体面的生活水平,用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在此基础上用加权平均法分别计算出这三个方面的指数,然后将这三方面的指数进行简单平均,即为人文发展指数。这个指数在 0 - 1 之间,指数越接近 1 ,说明这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越高。用人文发展指数来对比一下两个30年: 第一个指数是人的寿命,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不管精英怎么吹嘘,如果人民寿命活得不长,说明社会有问题,不管精英怎么贬低,如果人民的寿命越活越长,这就是一个好社会,试想一个受饥挨饿的人民(还有成千万死亡的)、一个工作没有保障的人民、一个有病得不到医疗的人民、一个在卫生条件很差、生态环境恶劣中生活的人民、一个受社会压力精神负担很大的人民等等,他们能够长寿吗?肯定不能。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毛泽东时代的寿命指数:1949 年到1978 年的29 年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68 岁,增加了33 岁,远远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达到了当时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改革后,人均预期寿命增加速度大为放慢。1982-2002 年的20 年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仅增长2.9 岁,不但低于亚太地区的4.0 岁、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5.4 岁、南亚的8.9 岁、中东和北非的9.1 岁,而且低于高收入国家的3.9 岁。这是过高数据,有专家认为受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恶化,医疗保障水平降低,饮食结构快感化、传染病复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观点(曹为平)认为:中国目前的实际人均寿命为61-62岁,远比官方数据72岁要低;部分医院的统计支持了这个观点,许多网友也凭感觉认同这个观点。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说,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约低10岁。国家体改委的调查结果显示,近5年内,共有135人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教授、专家逝世,平均年龄仅有53.3岁。这些都是生活、医疗条件比较好的知识分子,寿命都不到60岁,其他民众可见一斑了,所以目前的实际人均寿命为61-62岁是可信的。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人均寿命下降了6-7岁。这里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精英们成天攻击毛泽东时代的知识分子政策,说那时如何迫害、摧残、虐待知识分子,把他们关进牛棚,像对待犯人一样虐待他们。在毛泽东时代如此受迫害的知识分子,为什么寿命到活得很长。像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活了101岁;季羡林(住牛棚者)1911年8月6日生,现已98岁;费孝通1910年生,2005年去世,活了95岁;李锐1917年4月生 现年92岁;江平(1920年11月)生现年89岁;杜导正(1923)生现年86岁;谢韬192...年生现年80多岁; 阅读全文>> |
说说大黄瓜与小黄瓜 眼下,正是果红瓜绿的盛季。且不说番茄有软硬之分、西瓜有大小之别,黄瓜也有不同的品种,其中有我们常见的因产地不同而个头大小不同的品种,也即大黄瓜与小黄瓜。一般情况大黄瓜有刺,小黄瓜无刺。大黄瓜长而且细,小黄瓜短而且粗。 大黄瓜又叫旱黄瓜和水黄瓜,最初叫“胡瓜”我们说的黄瓜多指本土产的细长、苗条、翠绿、顶花带刺的大黄瓜。体型短胖的小黄瓜是从国外引进的,表面光滑无刺,也叫“荷兰小黄瓜”、“迷你黄瓜”。 据清朝乾隆年间的《本草求真》记载,黄瓜“气味甘寒,服后可清热利水”。黄瓜的叶和蔓性味微寒,具有清热、除湿、滑肠、镇痛等功效;黄瓜的果肉具有清热利尿的解毒功效。另外,黄瓜比较味苦的成分为葫芦素,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不论是大小黄瓜,营养价值都比较高,富含纤维素、胡萝卜素,含有一定量的多种维生素和矿质元素,有抗氧化、防口角炎等作用,其中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含量高于番茄。 不过,小黄瓜的价钱比较贵,口味没有那么脆,含糖量比较高,吃起来有一定的甜味。一般在西餐中被当作水果食用,将其引入也是为了适应现在的家庭追求餐饮多元化、小黄瓜适宜生吃,不适宜吵着吃。小黄瓜只是近几年才有,据说是从外国进口的。 而大黄瓜就不同了,大黄瓜在我国栽种已有多年的的历史了。大黄瓜不但可以生吃,还可以吵着吃,凉拌吃,还可以盐咸菜吃。不过生吃大黄瓜的口感不如小黄瓜,吃起来有一点麻口。不过大黄瓜含糖量更低,因此更适合减肥人士和糖尿病患者食用。更多养生知识在天天养生网 www.ys365.org |
29岁挪威艺术家埃斯基尔·罗尼斯巴肯,所表现艺术的方式十分独特——他摒住呼吸,静下心来,在300多米的高空中上演令人惊异的人体平衡。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