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ddmm1986

https://blog.jinbay.com/ddmm1986/  复制链接收藏

ddmm1986个人头像
ddmm1986
博客日历
«January 2025»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博客自定义分类
11/18/2009 2:49:00 AM [娱乐] 分享

分享

    十年前,笔者就听说过——原公安部长赵苍璧堪称中国的福尔摩斯,但是,对他那些英勇善战的传奇故事却知之甚少。2004年笔者与赵苍璧的儿子赵惠民出差到北京,有幸见到了赵苍璧的妻子惠玉秀,她向笔者讲述了赵苍璧在延安时期的故事。


    标语在哪里

    赵苍璧1916年出生于陕北清涧一个农民家庭。受陕北红军的影响,1934年参加革命,1935年入党。任区苏维埃主席,西北保卫局巡视员等。1935年赵苍璧被送到中共中央西北政治保卫局在瓦窑堡举办的保安人员培训班学习,培训班即将毕业时,中共中央西北保卫局侦察部长兼培训班主任周兴,给全体学员出了一道题:教室里有条“反动”标语,请大家去找,看谁能够先找到。周兴的话音刚落,大家就一拥而上挤入教室,翻桌倒凳,扣缝挑板地紧张找开了,但都一无所获。赵苍璧此时显得非常冷静,他先向四周观察一下,后从一张桌子上拿起一张纸说:“反标在这里。”在场的同学在那张纸上看来看去看不出什么明堂,上面只不过写着四个排列工整的成语:明日黄花,日里万机、暴风骤雨,动作敏捷。哪有什么“反标”?只见赵苍璧微微一笑,将四句成语的后三字遮去,于是就只剩下了“明日暴动”四个字。啊,大家明白了,这是一个藏头标语。他敏捷的思维、优异的成绩得到了西北政治保卫局领导的欣赏。因此,在培训班结束时,他被留在西北政治保卫局工作,担任保卫局巡视员。


    一番讲话剿除了一股土匪

    1937年春,赵苍璧担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巡视团副主任、主任、三科科长。这期间,赵苍璧收到延水县政府转来的投诉信件,了解到清江东区沿黄河一带有一个哥老会组织,反动头目勾结国民党武装势力,烧杀抢夺,残害人民,无恶不作。当地老百姓人心惶惶,无心从事生产,于是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狗一叫,人心跳,人一喊,全村乱。”他看后怒火中烧:“这伙王八蛋,这还了得。”当即带领巡视团的同志召集这一带的赤卫队负责人开会,布置任务,到实地调查了解土匪的活动情况,派人对他们进行严密监视。随后,他迅速派遣县保安队一个班,由白加智等人带路,和赤卫队配合将寺家山、老庄里、枣上里、腰里、刘家山、宫廷河、马家山、寨山里等村的土匪一举抓获,并集中到庄河村开会。在会上,赵苍璧作了《关于铲除哥老会的动员报告》。他从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讲到边区革命根据地和武装力量的壮大,从哥老会头目被镇压讲到哥老会成员签名自首,弃暗投明,戴罪立功,重新做人,一口气讲了四个多小时。大家听得十分认真,就连准备寻机刺杀赵苍璧的哥老会骨干分子葛凤奇也听得入迷,受到了教育。他没有刺杀赵苍璧,而是携带家眷,远走他乡,改名换姓,老实务农。这次会议,使受蒙蔽的哥老会成员深受教育,纷纷表示退出这个组织。到会的近千名哥老会成员在《自首书》上签了名,并按上自己的指印。这次会议摧垮了这个黑社会组织,稳定了当地的社会秩序,使农民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组建延安的第一支便衣队

    1940年,陕甘宁边区成立了便衣队,赵苍璧担任便衣队队长。便衣队的主要任务是侦破敌特组织。便衣队人数不多,只有十多人,都是从部队和地方抽来的,做过保安工作,具有一定侦察经验的优秀分子。便衣队首先在延安新市场对面的深沟里学习。学习开始的第一天,赵苍璧宣布了严格的纪律:学习期间,一律不准对外联系,本人身份、工作性质一律不准泄露,连妻子儿女都不能说。当时,业务学习中教材十分缺乏,赵苍璧就自己编写教材。他参照苏联的教材,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自己丰富的侦察工作经验,编写了“怎样收集和传递情报”、“侦察与反侦察”等基础教材,并亲自担任教员。当时主要学习的是如何接近敌战区搜集军事情报、了解敌特活动情况和铲除我党叛徒等内容。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使同志们迅速掌握了侦察工作知识。为了使课堂教学与实际斗争结合起来,在讲到盯梢跟踪等科目时,他还带领学员到社会上实习,用亲身经历和体会给学员们示范如何侦察等。在课堂之外,他还手把手地教同志们怎样巧妙地隐藏情报,如把情报放进麻绳中传递的“绝招”就是赵苍璧同志在训练时教给学员的。学习结束后,学员都化妆成不同职业、各种身份的人分散到各地搜集情报。这些同志后来大部分都成了公安战线的领导干部。


    建立秘密侦察力量

    1936年,为了传递情报的安全,赵苍璧在延安七里铺设立了一个叫“义兴和”的客栈,作为便衣队的一个秘密联络点。当时,“义兴和”的老板是刘裕和。赵苍璧规定,一般情况到客栈联系,有紧急情况可化妆秘密到延安保卫处汇报。当时,“义兴和”客栈的性质只有延安保安处少数领导知道。便衣队开展工作不久,赵苍璧派侦察员王如勃到洛川、合阳、澄县、韩城一带搜集情报。洛川是敌占区,敌军驻有一个机枪营,对我解放区威胁很大。王如勃临行前,赵苍璧交给他一项从内部瓦解敌人的艰巨任务,并向他传授了瓦解的方法和行动步骤。王如勃到了洛川后,经过工作,结识了在机枪营当兵的一个同乡,经过广泛了解,证明他对国民党的腐败确实不满。王如勃将此人的情况向赵苍璧汇报后,赵苍璧指示:“继续做他的工作,打开突破口,扩大策反成果。”在赵苍璧的指点下,王如勃用多种手段和关系将此人说服,并让他再去说服其他对国民党不满的士兵。后来,此人带着机枪营的四五个士兵,携带一挺机枪和一支手枪投奔了革命。


    1937年,赵苍璧调任定边区公安处长时,其部下王如勃在盐池县任公安局长,王发现一个商铺很值得注意,经常有些来历不明的人在那里进进出出地活动,这些陌生的面孔非常令人生疑。他观察了一段时间,便将此情况汇报给赵苍璧,赵苍璧很重视这一情报,他思考了一下,指示王选派得力的侦察员打入敌人内部,放长线钓大鱼。于是几天后,该商铺就来了一个老实巴交的新伙计,每天除了干活,对其他的事情一概不打听,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就习惯了这个新伙计的存在。这个新伙计送出来的情报,果然不出赵苍璧所料,这里是国民党特务组织设立在定边区的一个重要联络点,特务们在经商的幌子下,干着收集我军情报、策反我党政干部的事情。当情况明了以后,赵苍璧亲自来到盐池,命令收网捉敌。在一个夜晚,王如勃带领十多名战士对商铺进行了搜捕,当场将商铺老板和敌特一个联络员捉获,并在铺中搜出了手枪、大烟土和我军政情报等证据。当天夜里,赵苍璧亲自审问了案犯,一举挖出了隐藏在定边的十多个敌特分子和我党内几个蜕化变质分子,从而基本摧毁了定边地区的特务组织。


    1940年夏天,赵苍璧和布鲁(保卫处一科科长)向王如勃交代了一项新任务,让他回老家清涧县,利用在解家沟当联保主任的哥哥的关系,在那儿开一个杂货店铺,以此做掩护搜集情报,并给了他200元边币。王如勃按照计划在清涧建立了一个杂货店。数月后,他突然发现店铺周围有形迹可疑的人在活动,立刻引起高度警惕。后来通过关系,了解到敌人已经怀疑王如勃和他哥哥是八路军的“探子”。当时,因情况紧急,来不及向组织汇报,为了不遭逮捕,王如勃和他哥哥就撤离了清涧。王如勃回到延安后,受到了保安处一个科长的严厉批评,并且要处分他。赵苍璧闻讯赶来说:“王如勃工作有成绩,在瓦解敌军中是立了功的,这次撤退也是迫不得已,让他到保卫营去锻炼吧!”。过了一段时间后,赵苍璧又将王如勃调回了便衣队。王如勃回到便衣队后,除了冒着生命危险区敌占区搜集情报,还多次抓获敌特。尤为突出的是,王如勃还参与捣毁了一个隐藏在我解放区邮局进行罪恶活动的军统特务机构,为保卫解放区做出了贡献。

评论

分享 分享

对话: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11/18/2009 2:50:00 AM [娱乐] 分享

分享

邹伯奇用他制作的相机自拍像

    1844年邹伯奇用木箱、玻璃制出中国第一部相机

 

    主要用来测绘地图

    话说在咸丰年间,南海的浔峰洲上,或是省城的越秀山上,不时会见到一名身传长袍的中年人经常手持一个怪异的“木箱”,看到喜欢的人或者景物时,就用“木箱”对准一段时间,然后又心满意足地继续前行。这种行为在160年前的清代,确实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这个咸丰年的“潮人”正是邹伯奇,他手中那个“木箱”是他亲手制作的中国第一部相机,名曰:摄影器。邹伯奇也因此被称作“中国照相机之父”。

    前面两篇报道,我们依据邹伯奇手稿,分别解开了邹伯奇在高等数学以及测绘地图两大领域的“密码”,这次我们探寻一下邹伯奇最为今人津津乐道的伟大创举,他的照相机是怎样做成的?过去有人认为邹伯奇的相机是抄袭洋人的“山寨机”,也有人认为邹伯奇制作的是躲在家里拍脑袋的类似相机的东东……事实是否如此,且看本篇一一道来。

 

    遗憾:

    东西方首部相机时差5年

    1844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4年,经过反复试验,还是广州学海堂学生的邹伯奇终于制作出中国第一部照相机,取名:摄影器,时年邹伯奇仅25岁,堪称科学奇才。遗憾的是,在邹伯奇相机制成前5年,也就是1839年8月,法国画家路易·达盖尔发明了第一部可携式木箱照相机,虽然邹伯奇的相机有许多独创之处,但毕竟比别人慢了一步,与“世界名人”头衔失之交臂。

    1839年10月19日,在港澳销售的英文周报《广州报》转载了美国报纸《纽约美国人》的一则消息,介绍了法国人达盖尔发明照相机的情况。170年前的世界,消息很闭塞,法国人发明照相机的消息经过两个月时间才登陆港澳的洋人圈子,仅有少量英文读者获悉。几年后,经过多番辗转流传,消息传到邹伯奇耳边,此时的他已经在学海堂里研究光学多年,照相机诞生的新闻印证了他几年来的一个想法,原来小孔成像后确实可以将影像留住,虽然没有看到西方的照相机,但邹伯奇受此鼓舞后,立刻动手制作他的国产相机。

    解密:

    邹伯奇相机长什么模样?

    据了解,邹伯奇的相机自制作以来,不断改进过好几次,甚至到他去世后,后人还在使用。可惜在抗战胜利后不久,有人向其后人借来欣赏,自始没了踪影。很多人会问,究竟邹伯奇的相机是怎么样的呢?身为学者和教授,邹伯奇有撰写记录的好习惯,自他开始制作照相机以来,便对制作过程以及心得体会进行记录,手稿在他身后曾公开发表过一次,但也是1874年的事了。最近,在邹伯奇手稿里,记者看到他对照相机制作的记录,当中提及这部相机的样子。

    手稿《摄影之器记》写道:“以木为箱,中张白纸或白色玻璃,前面开孔安筒,筒口安镜而进退之,后面开窥孔,随意转移而观之,名曰摄影之器,此画谱之最生活者也。”短短三言两语的介绍,想必读者也能想象这部照相机的样子了吧,虽然如今看起来很简陋,但已经是中国人的一个大跨越了。

    发现:

    摄影器主要用于测绘地图

    如今的90后喜欢玩自拍,其实当年的邹伯奇也很喜欢玩自拍,堪称咸丰年间的“潮人”。在广州五层楼里,现在还保存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邹伯奇使用过的玻璃底片,是邹伯奇标准的45度侧面半身自拍像,虽然已经是150年前的物品,但现在拿出来冲洗依旧画面清晰。

    除此,邹伯奇后人邹锡良也保存了一张邹伯奇手持望远镜观天的自拍照,只见他身穿白色长袍,手持半米长的望远镜,站在祠堂门前仰望天空,画面真是既古亦今,很有意思。

    不过,邹锡良告诉记者,邹伯奇制作摄影器主要功用不是玩自拍,而是用来测绘地图。

    另外,《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邹伯奇》作者王维教授经研究指出:“在欧美尚未解决拍摄人物肖像的工艺,邹伯奇却成功地拍摄人物肖像,这是中国人对摄影技术发展的最大贡献。”王维说。

    中国第一相机灵感来自《梦溪笔谈》

    记者还在手稿中发现一个惊人的消息。原来,邹伯奇制作相机的最早灵感并非来自西方,而是源自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典籍,沈括的《梦溪笔谈》。据《梦溪笔谈》记载:“阳燧照物皆倒,中间有碍故也,算家谓之格术。”当中的“格术”为沈括所创的光学名词,借此小孔成像的倒影原理。自小熟读中国古籍的邹伯奇很小就迷上了《梦溪笔谈》,并且就沈括说到的现象进行过一一试验演示,并且用数学公式、光学原理去解析过小孔成像的原理以及计算标准,并在年轻的时候发表《格术补》,结合西方光学思想补充了《墨经》、《梦溪笔谈》、《革象新书》等光学古籍所未有涉猎的内容。

    “过去不少人都认为邹伯奇的相机是抄袭洋人的‘山寨机’。其实邹伯奇虽然看了很多西方书籍,但他还是很传统的中国学者,所有他接触到的西方理论,他都必定会在中国古籍中找寻依据,用以证明中国古代科技的先进性。”邹氏族人,伯奇纪念室资料员邹锡良表示.

阅读全文>>

阅读(1318)评论(0)

11/16/2009 3:23:00 AM [作品-小说] 分享

分享

 

  选宠物的时候,是选狗还是选蚊子呢?还是选蚊子吧,理由如下:

  1. 养狗要买狗粮,养蚊子只要卷起裤管就行了

  2. 养狗要打扫狗尿狗屎,养蚊子就没有这方面的忧愁

  3.你养的狗咬了邻居,要赔好多钱;而你养的蚊子咬了邻居,邻居一句话都不会有

  4.养狗要经常出去溜狗;却没见过谁在蚊子脖子里拴一条绳子出去溜蚊子

  5. 狗要买回来,蚊子打开窗户就会自己飞进来

  6. 狗要花钱打狂犬疫苗,蚊子不要打狂蚊子疫苗

  7.朋友看到你的狗长得可爱,会千方百计把它要走;但不会要走你的可爱的蚊子

  8.你抱着狗在阳台晒太阳,可能不小心把你的狗从阳台上掉下去摔死;但是,从没听说过哪只蚊子是摔死的

  9.让朋友惊呼“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狗”要比“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蚊子”要困难的多

  10. 你要专门为狗准备狗窝,而蚊子就不必

  11.当家里有你不欢迎的朋友的时候,你的狗帮忙赶他,你还得喝斥它;而蚊子帮你赶走他的话,你不用喝斥蚊子

  12. 你不能同时养猫和狗,猫和狗会打架;蚊子和猫就不会打架

  13.你不小心踩了你的狗,你的狗会大叫;而你把你的蚊子踩扁它都不会叫一声。

阅读全文>>

阅读(1088)评论(0)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