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须全尾”是个有点京味儿的词,意思就是完完整整、首尾齐全的意思。比如说吃一条鱼吧,从鱼头到鱼尾,从鱼皮到鱼骨,甚至是鱼子全都吃个遍,这才叫真真正正的吃过鱼。对于不少国人来讲,三文鱼的印象就是橙红、嫩白相间的片状鱼肉,而且几乎都是生的。虽然吃了无数次,但仍不知道鱼长什么样,更不知道鱼要是熟了之后,又是什么样? 其实三文鱼很英俊,热的三文鱼更美味,也可以炸、烤、焖、炖,三文鱼鱼头很肥嫩,三文鱼鱼尾堪称矫健,三文鱼鱼子的味道,怪是有一点,但,嗯,好吃! 每个“角落”都不浪费 “salm on”在香港人的洋泾浜英文翻译下就变成了“三文鱼”,其实这只是个统称,所有鲑鱼科的鱼类都能叫做三文鱼。要是到了东北,那里的人们还要大喇喇地说一声———诶呀妈呀,这不是俺们大马哈鱼么? 三文鱼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在离大洋几百到上千千米的淡水中孵化,一至数年后游向大海。在咸水长大成熟,然后又要千里迢迢返回原栖息地。神奇的是,从大洋一进入淡水,三文鱼便停止进食,仅靠燃烧脂肪,成群结队逆流而上,用十几天的时间克服各种困难,回到它们生活过的小溪砂砾河床上,产下鱼子,然后魂归故里,静静长眠。 不知道是不是这一番神奇的游历练就了三文鱼丰富的营养,世界上最长寿的男人在冰岛,最长寿的女人在日本,这两国的日常菜单中都常见三文鱼。养颜、降血压、保护心脏、提高智商、延年益寿,这些功效,三文鱼都有。 韩国电影《怪癖神偷》里的一句话叫做“不会创造的人就不配吃”,长安国际酒店千叶日餐厅的何志佳师傅可能也已经厌倦了每天 给 自己 的 客 人 供 应W asabi和生鱼片的常规动作,于是开创了一套三文鱼完整吃法全攻略,放心,你今天吃的这条三文鱼,绝对没有浪费,每个“角落”都能再入轮回。 三文鱼美食 新浪美食配图 三文鱼刺身:芥末与生鱼片的约会 虽然说三文鱼刺身每个人都吃过,但谁让这是最经典的三文鱼吃法呢?这一场芥末和生鱼片的约会,大抵是躲不掉了。 亮红色的鱼肉,白色脂肪层成平行线状态均匀分布的鱼肉虽已不具生命形态,但依然弹性颇佳,气色颇正,满足这几条的三文鱼才算是新鲜的。新鲜的三文鱼放在木质砧板上,锋利切刀从上到下完美切断,看似简单,其实功力非凡,不能切弯、切断,要毫不犹豫,又要胆大心细。 吃刺身要一边蘸酱油,一边点芥辣,才能吃出爽、鲜、咸的三种层次口感来。纯山葵磨的芥末主要就是增加三文鱼的鲜味,而不是辣到舌头麻木,丧失味觉。 三文鱼鱼皮寿司:鱼皮一定要“赶快”吃 说了刺身,就不能不说寿司!寿司分手卷寿司和手握寿司,上面是鱼和贝类,下面一个饭团的是手握寿司,而外面有紫菜,里面是饭和各类材料的是手卷寿司。 把斩成段的三文鱼平放在砧板上,顺着鱼皮一刀削下,再把鱼皮放入油锅炸脆,趁热裹上寿司饭和紫菜,整理成型就能吃了。舌体验 要吃鱼皮寿司一定要赶快,赶着鱼皮还是热的,赶着鱼皮还是脆的,一切都好说。一口吃下,先是柔软的米饭和薄薄的紫菜,接着咔嚓一声就是脆的鱼皮了,牙齿过处,应声而断,香气四溢。 三文鱼鱼腩芝士烧:海洋气息和草原味道互动 三文鱼鱼腩号称是三文鱼身上最好吃的地方,肥嫩鲜应是最主要的原因。面对这么好的鱼肉,一定要找个能配得起它的东西一起烧,找遍厨房,还是芝士最配。 这是一道日餐西做的菜肴。在三文鱼腩肉上铺一层上好的芝士,同时撒上细碎的葱花、香草,放至烤炉里微微焗烤,待芝士融化有点焦黄的时候就可以了。 用筷子稍微戳戳鱼的表面,三文鱼就像豆腐一样破裂了,里面粉红色的肉,裂出个参差不平的“东非大裂谷”来给你看,本来就已肥美异常,配上奶香无敌的芝士,更多了海洋气息和草原味道的互动。 三文鱼鱼子饭:香味说不清道不明 三文鱼个头不小,鱼子也相当不小。虽没有有资格做鱼子酱的黑鲟鱼鱼子那么金贵,但三文鱼鱼子也能算得上贵价美食了。 不得不承认的是,食物在生的时候,往往靓过熟时很多。三文鱼鱼子就是这样。先做米饭,再把鱼肉用勺子刮细,烤熟,把米饭和鱼肉搅拌均匀,再在中间垒一小坨三文鱼鱼子,撒上海苔丝即可。 三文鱼子比起生三文鱼来更多了一层妖艳。先挑起一颗鱼子,用上腭压碎,一股汁水喷出来,先是鱼腥,接着就是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香味,有点辛辣甚至是有点酸涩,越是奇怪就越引逗着你再吃下一颗。 炖三文鱼鱼头:透着家常菜的温暖 日餐中煮的东西一般被称为煮物,在吃过了剁椒鱼头第N +1次后,三文鱼的鱼头,用煮的方法其实很惊艳。 日餐中的炖煮和老火靓汤的拉锯战不同,并不要那么长的时间,但是汤料里放了不怎么常见的牛蒡,很能去腥提味。 煮出来的三文鱼肉质平民了很多,没有生鱼片和烧鱼腩的惊心动魄,却有着家常菜的温暖。 三文鱼鱼尾清汤:恰到好处的清淡 鱼尾时时摆动,所以鱼尾的肉其实最健康,没有多余的脂肪。但鱼尾实在不太适合大快朵颐,还是来做个清清淡淡的汤吧。 一块鱼尾,投入清汤,再加上切成薄片的鱼板,投入嫩白菜,加上作料,稍稍炖煮就非常美味了。 每一顿大餐都要有好汤垫底,有了好汤,不仅是个完美的句号,更重要的是能引发升华。所谓清汤其实一点也不华丽,但这种淡淡的味道反而能给前面雄壮的大戏做出最完美的注脚。这一碗汤鱼尾上的肉是多是少已不是重点,就算没肉,也早就充满了三文鱼的鲜香。 |
吃海鲜,难道不应该依傍着海么?不知道为什么,看到“海鲜”两个字,脑海里浮现出的总是一片蔚蓝得让人觉得晕晕乎乎的海,但又不是广阔无边的——海边应该有高高的山,山上有着各色的漂亮的小房子,海边的路要有棕榈树,等等。 于是,在这样的景色铺垫下,去找一个风情十足的小餐馆,最好是有那种向着海面延伸出去木头平台的那种,要一瓶白酒,来一打牡蛎,凑合些也能吃吃青口,之类的。我在热那亚就是这么干的,一边吹着海风,一边惬意地把柠檬汁撒到新鲜大个汁液饱足的牡蛎上。但吃完之后上火车,火车沿途又经过了蒙特卡洛,最后到达尼斯,这让我后悔不已,感觉后两个地方的风光又好过热那亚数倍。但这时候,我只有在尼斯火车站啃着冰淇淋等着下一班去巴黎的火车的份了。 以上是最理想的吃海鲜方式。我喜欢看到海鲜的原生态,也喜欢吃到原味的海鲜,所以全生的海鲜配上酒就是最好的对“海之味”的诠释方式。 那些外壳粗粝大只,内部却滑润如牛奶的牡蛎,那些背负着夕阳般火红的甲壳,肉质晶莹剔透的龙虾,那些肌肤华美肥厚,口感有如膏脂琼浆一般的本鲔,还有那甘甜的肉将每只长足都撑得涨鼓鼓的帝王蟹,甚至于普通的青口在刚被捞上来时,其原生态的外壳也呈现着绿莹莹的甲壳光,让人觉得馋涎欲滴。配上海风,海景,一杯能衬托清爽鲜甜滋味的好酒,以及那被酒带出的天然的淡淡海洋味道,这些海鲜在人口中都能让人回甘不已,又何用多此一举去烹调呢? 小时候去青岛,那里也海产众多,可惜的是每一种都是只用白水一煮,配点醋就上桌。当地人说“我们这里吃海鲜就讲究个原汁原味”,可是原汁原味都被煮走了,剩下一层松松的肉,又有何讲究可言呢?类似这样地吃一顿还行,连吃三天即感觉有点反胃,总是对青岛的海鲜抱着遗憾之心,何时才会有更高明点的烹调方式呢? 又有多年之前流行的那种海鲜城,一堵墙的水缸,盛着慢慢游动的海鲜们。虽然挂着“生猛”的牌子,但是毫无疑问,那些苏眉石斑象拔蚌看上去都一副视死如归的懒洋洋的表情,哪里生猛得起来。哪桌看中了哪条,服务生即刻用大网兜迅速捞起,飞快地送进厨房。或蒸,或煮,端上桌来,十有八九鲜度还ok,但是感觉跟海的关系已经不大了,便是一盆鲜的肉而已,没有半点海味可言。 当然也会有人说,不是每天都有机会吃到最上面说的理想状态的海鲜,看上去既费时又费钱。那还有一种更平民的直接吃到海的原味的方法,就是每天清早去海边鱼市。 之前在冲绳,每天四五点鱼市就开始沸腾,找一个摊位,直接坐下来,让渔户给你用刀切割开刚刚捕上来的小章鱼做刺身吃。不加一点调料,那小章鱼在口中便嫩滑如玉,清甜无比,还会用吸盘吸住你的舌头,让口感有种奇妙的粘腻,绝对可称至味,且价钱也不贵。 |
海外求学之旅充满着曲折与艰辛,学生在国外的留学生活当中,生活观、自立能力、自控能力等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影响,时常会出现一些孤独、郁闷与艰难之感,而这种心境想必只有身处其境才能感受。 学会适应国外的教学方法 虽然中国学生听课没问题,但是国外的教学方式和国内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大作业,写2000-3000字的英语论文,需要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因此我觉得中国留学生应该在出国之前就要加强学术方面的自我锻炼与培养,要自觉自律地安排和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时间,适当地总结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自我解压方式。国外教学方法与国内不同,在国内可能单纯一味地依赖老师、记笔记就能应付考试,但是在国外,那绝对是不行的。 还有在国外留学可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变多,而且校内提供的业余活动丰富多彩,做为一个孩子来说贪玩无可厚非。但是,作为留学生一定要留出相对充实的时间用来读书,而且读书一定要买课本,平时要用心去读,一定要写作业。 国外与国外大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国内,等到期末或期中考试再看书、采取“临时抱佛脚”或许就可以拿到及格或好成绩。但是在国外,很多科目的分数是紧紧联系到平时作业、出勤率还有论文上的。所以留学生在每一学期里,一定要严格按照老师安排的课时走,一步一个脚印地跟上。 现在国内有不少学生在刚入海外大学时,觉得第一周课没什么好上的。其实不然。第一周课堂一定要上,所有的老师都会在第一周教学中详细讲解课时安排计划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从第一节课就可以把接下来全部课程的计划安排妥当。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并且照此一步一步地做下去,即便快到考试或者学习节奏加快也不用不知所措了。 学会大胆开口与别人交流 很多中国学生到国外留学最主要的是语言问题。虽然很多中国学生的雅思成绩相当出色,但这并不意味,你能够全面准确地表达你的思想,与国外的朋友进行畅快深入的沟通。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首先要花时间去适应当地人的口音,至少要6个月后你才会发现自己的听力能力有所提高了。因此,要使自己的语言水平快速提高,必须学会适应国外的生活习惯,在当地生活的文化氛围当中不断锻炼提高。这一点,比起死读课本要有效的多。 总之,学生赴海外留学,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毕竟独自走出国门,一定会经历一段“文化冲突期”或者“文化休克期”。也就是要求我们在出国留学时要有所准备,学会调整和适应陌生环境的各种变化。一方面,要做好充分的学术准备;更重要的,需不断加强和锻炼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唯于此,我们才能够应对海外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与困难,从而真正实现人生跨越。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