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目录<SPAN>[隐藏]</SPAN> 读音 释义 组词 姓氏 起源 迁徙发展 许姓文化 许姓名人 名胜古迹 许姓现状 【许】《康熙字典》【酉集上】【言字部】 读音 释义 组词 姓氏 起源 迁徙发展 许姓文化 许姓名人 名胜古迹 许姓现状 【许】《康熙字典》【酉集上】【言字部】 读音 xǔ 释义 ①称赞;承认优点:赞许;推许。 ②事先答应给别人东西:许愿;许诺。 ③指女子已经订婚:许配;许婚。 ④应允,认可:许可;允许;应许。 ⑤可能;或者:也许;或许。 ⑥表示程度或大约接近某个数:许多;许久;几许。 ⑦处所,地方:先生不知何~人也。 ⑧句末语气词。这样:如~。一生长恨奈何~。 ⑨姓氏,参见“许姓”条。 ⑩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一带。参见“许国”条。 组词 ▲许多: xǔduō 很多。 〖例句〗爸爸出差回来,给我带了许多新颖的卡通书。 ▲许可: xǔkě 准许;容许。 〖例句〗进入办公室一定要得到老师的许可。 ▲许诺: xǔnuò 答应;应承。 〖例句〗家长不要对孩子轻易许诺,一旦不能兑现,就是失信,这反而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 ▲许愿: xǔyuàn ①迷信的人向神佛祈求时,答应灵验后给予某种物质酬谢。②借指事前答应给对方以某种利益。 〖例句〗生日那天,妈妈让我先许愿,然后再吹蜡烛。 姓氏 起源许姓出自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姜姓,炎帝神农氏是其远祖,因尧舜时代的著名贤人许由而得姓。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是上古时代一位高洁清节之士。相传尧帝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后世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用以指代隐居不仕者。尧、舜禅让的故事,作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范,成为千古美谈,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 晋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阳城槐里的地望,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带。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也叫许由山。《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就曾说过:“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而《太平御览》引《西征记》云:“许昌城本许由所居”。在今天河南省的登封市、许昌市、禹州市、鄢陵县一带,沿颍河流域,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许由的传说,保存着大批有关许由的遗迹。许由及其部族活动的颍水流域,正是一千余年后西周武王分封姜文叔的许国的所在地,这从地域上说明许由和文叔之间是有传承关系的。所以,唐·颜师古在《急就篇·注》中说:“许氏,许由之后也。”南宋文天祥在《五云夏造许氏初修族谱序》中说:“按许氏,自由隐许,遂以为姓。今许州箕山有由所葬之处,即其地也。”事实说明,许由是许姓的始祖,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市鄢陵县等地是许姓的祖居地。 西周初年,周武王访三皇五帝之后封之以奉祀,找到炎帝之后,四岳伯夷的裔孙姜文叔,把他封在许地(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古今许多学者均认为四岳伯夷就是许由,文叔和许由一脉相承。春秋时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辗转迁徙,前506年迁于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到战国初,传至国君元公结时,被楚国灭掉(一说灭于魏),子孙为纪念故国,以国名为氏,又形成了一批许姓居民,这就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说的:“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的由来。这些许国子民中有一部分原本并不姓许,为了纪念故国,即以许国国名为姓,这成为早期许姓的又一个重要来源,是许姓的另一个得姓缘由。 由此可见,许姓得姓好象有两个源头,一是许由,系以人名为姓,一是文叔,系以国名为姓。而事实上二者是可以贯通的,古今许多学者均认为四岳伯夷就是许由,“伯夷封许,故曰许由”,许由和文叔一脉相承。此外许由活动的主要区域和许国的疆域也大致相当。因此,可以认为许由和文叔同为许姓的始祖,只是许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因此,许由则为许姓的开姓始祖,而文叔则为许姓的开国始祖,许姓乃出自人名国名的姓,今天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为许姓的祖根所系之地。 迁徙发展许姓得姓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历程。许姓的迁徙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战国以前、战国至唐宋以及元明以后。 战国以前这一时期,许姓人的迁徙主要局限于今河南省。许部落发源于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嵩山一带,为了寻求更为优越的生存环境,在许由的率领下,许部落沿颍水向东南迁徙,来到了今天的许昌一带,因这里土地肥沃、草木茂盛,就在这里定居下来。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对这一点有名确的论述:“四岳是姜姓,后来发展为四个分支,即齐、吕、申、许。‘许,太岳之胤也’,在今河南许昌县。传说许姓的始祖许由,居颍水之阳,在今河南登封县。司马迁说:‘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也在这个地方。后来的许国应是从这里迁去的。”颍水流域的登封市、禹州市、许昌市、鄢陵县等地是许姓人的最早活动地域。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许由后裔文叔于许(今河南省许昌市),建立男爵许国,开始了许姓人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许国立国之后,曾经霸于中国,一度成为“东诸侯之最”,相当强盛。后来在郑楚等国的畏迫下,逐渐衰落,被迫不断迁徙。前576年,文叔第15世孙许灵公宁从许迁国于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前533年,文叔第16世孙许悼公买迁国于夷(今安徽省亳县东南);前529年迁荆(今属湖北),同年复迁叶;前524年,许悼公买又迁国于析(今河南省内乡县西北);前506年,文叔第17世孙许哀公斯迁国于容城(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南)。至文叔第19世孙男公结,于前481年为楚所灭。许国在容城灭国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 战国至唐宋这一时期,是许姓由河南省向全国各地播迁的时期。许国自容城灭国后,子孙分迁汝南、高阳等地。汝南在今河南省汝南县、平舆县一带,高阳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东。汝南、高阳后来形成了许姓最著名的两个郡望,并以此为据点向全国各地辐射。东汉末年,汝南许氏分迁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市)、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后分别形成望族;战国时期,高阳许氏一支迁于昌邑(今山东省金乡县),南朝时期高阳许氏一支迁于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又有一支迁于新城(今浙江省富阳县),后分别形成望族。这一时期,许姓还先后多次自河南分批迁入福建。最早迁入福建省的许姓人是西汉武帝时左翊将军许滢,他于135年奉命自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入闽平叛,今福建同安、金门许氏多为其后;唐高宗景龙二年(708年)许辅乾由中州来闽任武荣州(泉州)刺史,其后分居莆田、晋江等地。唐朝初年,汝南许氏一支迁于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固始许氏在唐、五代时期前后有三支入闽:其一,唐初总章二年(669年),河南固始人许天正入闽平乱,为开拓闽漳立下大功,被许姓奉为开闽漳始祖,其后散居于南安、安溪、海澄、马坪以及广东潮州等地。其二,唐僖宗中和年间(882-885年),河南固始人许爱入闽镇守漳、泉二州,先居瑶林,后迁石龟,子孙遍布漳泉二州。其三,唐僖宗四年(887年),河南固始人许十一随王审知入闽,后居闽清,其后代主要分布在闽候地区。 元明以后这一时期,许姓迁徙主要是自江西分迁南方各省,并由福建、广东等地播迁海外各地。南宋礼部尚书许贵故籍万安(今江西省万安市),许贵晚年看到南宋江山岌岌可危,为保存家族血脉,他把自己和其兄许富的财产分为九份,平分给九个子侄,让他们分迁各地,散居于赣、粤、闽、鄂、湘、川、桂等省,今广东电白、福建长汀、湖北仙桃、湖南汝城、四川仁寿、广西防城、海南文昌等地许氏均为许贵后裔,由江西万安迁来。此外,另有一支许姓,其祖上为高阳许氏,先由高阳迁汝南,再迁楚州(今河南信阳),再迁同州(今陕西大荔)、西安,最后在元金吾卫上将军许威的率领下,来到今河南灵宝,爱其风土,遂安家于此,这支许姓在明代相继有四人任尚书,在当地形成望族,至今已传26世,有数千人之众,并留下有许家祠堂、许家坟、东崖精舍、石马院等文化遗迹和人文故事。今越南、缅甸、泰国、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许姓人多为许姓闽漳始祖许天正之后,明清时期由珠浦(今福建金门)迁居海外。许姓入台也集中于明清两代,主要由福建迁入台湾:明永历年间,泉州人许友仪、许源兴、许盛森、许怀冲、许申等分别迁入嘉义、台南、云林等县;清康熙年间,又有泉州许姓人入垦新竹、云林等县;雍正年间,同安人许利生入垦新竹县,漳州人许德裕入垦彰化县;乾隆年间,泉州人许大岳入垦台北县,漳州人许阿九入垦同县,漳浦人许山河入垦苗栗县;嘉庆年间,泉州有许姓人入垦屏东县。 许姓文化<B>郡望堂号 郡望是指魏晋至隋唐时期每郡显贵的氏姓,意即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许姓的郡望主要有: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北;高阳郡,治所在今河北高阳东(一说在今河南杞县西南);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许昌;安陆郡,治所在今湖北安陆;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西南;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中山郡,治所在今河北定县;晋陵郡,治所在今江苏镇江东南;丹阳郡,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安陵县,治所在今陕西咸阳东。其中尤以汝南、高阳两郡最为著名。堂号,旧时指某姓一支或一户人家的称号。许姓的堂号有:汝南堂、高阳堂、说文堂、敦本堂、麟振堂、希范堂、怀义堂、绍鲁堂、承文堂、聚族堂等等。 <B>宗规族约 在纂修于750多年前宋淳佑年间的《五云夏造许氏初修族谱》中,许氏先贤就订立了宗规族约八条,直到清道光年间许氏五修族谱,还对这八条逐条作了注解,宋代许氏订立的八条宗规族约,其主要原则直到今天仍是许姓后人所尊崇的祖训,这八条宗规族约是:“一曰完田粮以实国赋;二曰先孝友以重纲常;三曰谨婚姻以免玷辱;四曰相体恤以联血脉;五曰息争讼以全和气;六曰警非为以安生理;七曰分主仆以别尊卑;八曰节冗费以敦俭朴。” <B>家乘谱牒 是指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和事迹的书,即族史或家史,家谱是人们最常用的说法。许姓的谱牒最早发端于晋代许元度编制的《许氏谱》,惜已久佚,唐代龙朔年间的右丞相许敬宗奉敕纂修的族志也不存在。北宋王安石撰写的《许氏世谱叙》,南宋文天祥撰写的《五云夏造初修族谱序》,就受到后世历代许姓人的尊崇。现在各地所藏的许姓家谱,都是北宋以后所纂修的,尤以清代和民国时期为多。国家档案局1984年统计全国各地所藏家谱12000余种,许姓有161种;北京图书馆藏家谱2770种,许姓有24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藏家谱2565种,许姓有30种。 <B>适用堂联 △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炎帝) △彻钟泰岱;绪衍箕山。(许由) △评推月旦;绪衍箕山(许劭、许由) △入颍阳、守睢阳、令旌阳,赫赫神仙之府,汉太傅、唐右傅、明少傅,堂堂宰相之家。(安徽绩溪县家朋村许氏宗祠联。上联:许由、许远、许逊,下联:许靖、许敬宗、许存仁) △箕山仰止敬始祖,颍水长流泽后世。 △箕颍旧家声爪瓞漫延光世泽,星洲新气象美富文章表宗风(新加坡许氏总会堂联) △太岳家声远;高阳世泽长。(伯夷) △远祖不忘追太岳;近宗还是出高阳。(台北许氏宗祠柱联) △掬泉洗耳辞尧禅;解字成书费段笺。(许由、许慎) △摸索贤才,自明幽暗可识;品题人物,咸推月旦公平。(许敬宗、许劭) △隋代神童蜀博士,唐朝宰相汉封侯。(许善心、许慈、许敬宗、许盎) △鲁斋道学;旌邑仙传。(许衡、许逊) △派出中州;支分槟州。(马来西亚槟城许氏宗祠联) △太岳焕家声,称伯封侯昭史册;高阳绵世泽,钟灵毓秀蔚人文。(同上) 阅读全文>> |
闲谈书法笔法(三十五) 马俊青 在书论中,人们常提到这样一句话:书家要会用笔,不要被笔使。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理解。何谓用笔,何谓不被笔使?人手执笔,用笔写字,这中间又何以被笔使呢?这是一个很细微的问题。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还得从毛笔的特性说起。毛笔的特点是惟软,软则难以受力,稍一受力,便出现偏侧。于是乎,许多人便生出这样一种想法,既然其性惟软,哪么,顺其性不强其笔,这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了吗?问题也就出现在这里。顺其性,也就是由着笔性,这样人的主观意识就屈居其下位了。哪么,由着笔,顺其笔性,笔能怎样就怎样,这算不算被笔使呢?</SPAN></SPAN> 文艺中的一些问题,总是那样微妙、精细,微细到几乎看不到,听不见。这也是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书议》中所说的:“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相”的道理。如果不去深思,很难发现它的存在。哪么,怎样才能算得上不被笔使呢?书法中非常讲究工夫与学识,工夫就是要解决用笔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把软笔写硬,用笔如用刀。从把软笔写硬,用笔如用刀这两句话中,我们也可能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毛笔其性本身就是惟软的, |
据美国《世界日报》编译报道,美国移民权利维护团体3月31日指控联邦移民及海关执法局(ICE)官员制定遣返配额,阻挠奥巴马政府的移民政策,要求撤换国内安全部主管ICE的助理部长莫顿(John Morton)。 华盛顿“小区变革中心”(Center for Community Change)执行长巴格瓦说:“ICE胡作非为,需要采取强力行动予以控制。这个负责执行美国移民法的机构,系统性地欺骗总统和美国公众。” 华盛顿邮报上周末报道,莫顿2月22日发出一份备忘录,批评ICE遣返步伐太慢,达不到每年遣返40万人的目标。备忘录还提出了扭转此一趋势的一些措施。莫顿的备忘录说,ICE平均每天遣返的非罪犯移民为437人,算下来全年将遣返约16万人,还不到既定目标40万人的一半,虽然遣返罪犯有增加。 小区变革中心与其它一些团体呼吁奥巴马总统撤换莫顿。他们表示,莫顿的备忘录“明显违背”了他过去关于ICE没有制定遣返配额的说法,亦违背奥巴马政府的既定立场:主要遣返有暴力犯罪纪录的非法移民。华盛顿邮报报道后,莫顿发表声明说,该备忘录是其它官员未经莫顿许可而发布的,已“被收回并予以更正”。 洛杉矶的移民权益维护人士亦谴责该备忘录违背奥巴马政府的承诺:移民执法主要针对罪犯和剥削移民的雇主。实际上,被遣返的大多是没有犯罪纪录、有工作的一般移民及其家属。 “洛杉矶善待移民权利联盟”执行长安吉拉.色拉斯说,政府“选择遣返努力工作的人,并拆散他们的家庭”,她指出这是不能接受的,尤其是来自父亲就是移民的奥巴马。 |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