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总面积569平方千米(《简册》)/576.9平方千米,县城面积10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人,其中非农人口近10万(2004年)。 三原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古称池阳,自北魏太武帝真君7年(公元446年)置县,已有1556年历史,因境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原内有清峪河、浊峪河、赵氏河三大水系,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修,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地势北高南低,以四十里原坡为界,北部为黄土台原区,南部为泾渭冲积平原区。按水利条件分为大灌区(泾惠灌区)、小灌区(清惠灌区)和原区(前咀子、玉皇阁灌区)。 三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荟萃,境内有文物景点114处,其中城隍庙、唐高祖李渊陵、唐武宗李炎陵、唐敬宗李湛陵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群之一。目前,一个以城隍庙为龙头,以于右任纪念馆、于右任故居、孟店民宅、李靖故居、文峰木塔为支撑的旅游景点体系初步形成。公路、西韩公路纵贯南北,咸宋公路、咸铜铁路横穿东西。县干公路18条总长220公里。 三原县历史悠久,自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置县至今,已有1556年历史,古时称池阳,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陵寝所在地,因境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 建国初期,我 阅读全文>> |
三原城隍庙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原城隍庙位于三原县城东渠岸街中部。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600多年来曾翻修和增修9次,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
。
城隍是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后为道教所信奉,自三国起至清代末历代建庙祭祀。三原城隍庙供奉的唐代名将三原人李靖。 三原城隍庙规模之庞大,建筑之堂皇,在全国城隍庙中首屈一指。城隍庙为宫殿式建筑,用均衡对称方式把楼、殿、廊、庑、坊、亭等40多座单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纵横轴线上。五个廊院相套向纵深和两侧伸展。中轴线上布着三道门、四重排坊、五座重檐殿楼。应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拜殿、陪殿、寝殿等主体建筑各具特色。全部建筑琉璃盖项,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美若宫殿,体现了我国古建筑平面轮廊规正,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疏密得当,刻镂精致,纹饰典雅的特点。 三原县博物馆设在城隍庙内,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贵文物和一百多通碑刻,其中岳飞书《出师表》和于佑任(三原人)书法真迹为世称颂。 ...阅读全文>> |
自公元1253年开始,纳西族世袭土司木增就成为滇西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纳西族首领,民间称其为“木天王”。木天王的统治势力一度渗透中甸、德钦、四川乡城、巴塘和西躲盐井、芒康等地。他为巩固统治,沿途修筑了很多兵城和寨子,小中甸城堡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屯兵城堡。 木土司城堡遗址位于小中甸乡联合村公所贡下村西侧。城堡具体始建年代不详。小中旬作为迪庆境内较广阔而丰膄的躲区平原,是当年木氏土司屯田屯兵的一个好场所。同时,小中甸作为向躲区进发的第一道兵城,具有较强的战略上风,易攻、便守、利退。木土司当时在躲传佛教噶举派势力范围内修建城堡,也利于创造机会与噶举派高僧接触,推祟躲传佛教,利用躲传佛教对躲民的感召力,来实现对躲区的统治。 如今,面对在民国时期就显得荒废残破的木土司城堡,已难以想象当年的气势了。作为历史古遗址,却给今人留下了一种悠久的时空感。城堡仅留残墙,为夯筑而成。墙向南设门,左边残墙内则有一对造型古朴大方的石猴。残墙高2米余,厚0.7米。废墟中有瓦片和鹅卵石展成的路。遗址全长约1.5公里,宽约1公里。四周没有碉楼,其最高处的遗迹今仍依稀可见。 门 票:无 交 通:在中甸乘坐班车到小中甸。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