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以前,就不说了,无非是淘气和不懂事; 十三、四岁的时候,开始对女孩有好感,但是那时候他离女孩远远的,并且以讨厌女孩自居,生怕被同伴嘲笑; 十五岁的时候,听到大人们说某某男人好花,把女朋友甩了,女孩自杀了。他觉得这人真狠毒,自己将来一定要做个痴心的男人,一定要一生只爱一个人; 十六岁的时候,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孩,但是他不敢对她说,仍然和往常一样,脏兮兮的在尘土飞扬的操场上踢球,只在女孩走出校门的时候,躲在二层的窗户上看她的背影,他觉得她一定是个天使; 十七岁的时候,有个女孩喜欢上了他,但是他离她很远,他心里面只有自己原来那个女孩,他觉得看别的女孩都是对她的不忠; 十八岁的时候,看了一个MTV,感动得想哭。他想:如果自己的女孩失去了双眼,他一定会象男主角会样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眼睛给她,让她能看到光明; 十九岁的时候,高考了,终于和自己暗恋的女孩分别。坐火车去学校的时候,感觉 阅读全文>> |
道家、道教与老子 天山石 世人都把老子视为道家创始人,道教的始祖,乃是最大的误区。为什么会如此呢,溯其源,时于西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他把《老子》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把老子的“五千言”称为《道德经》。据《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也就是说,老子留给关令尹喜的没有书名,仅以《五千文》称之。《道德经》是河上公给定的书名。后来的文化学术社团,宗教教派,为了以“道德”标榜自己的正统,纷纷牵附于老子,甚者以《道德经》作为教义之一。下面我们分述一下道家与道教: 一,关于道家:道家之名,初出于汉代的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称为“道德家”。《汉书. 艺文志》称“道家”,列为“九流”之一。传统看法是,老子是道家创始人,庄子则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这是一大误区,老子与庄子在思想上是格格不入的。在庄子前后,杨朱的“全性葆真” 说;宋鈃、尹文的“情欲寡浅”说;彭蒙、田骈、慎到的“弃知去己”说,都说为道家思想,有称之为道家别派者。这样以来, |
台湾之劫 天山石 《易. 复. 象》曰:“七日来复,天行也”,是说社会、人生都遵从于长天运行的“天道”,是周而复始的。“七”,乃天之数;同时又谐音“期”,即说人生、社会的周期性。 台湾现象表面上是政党恶斗,其实是人魔之搏。这里的“人”在自然人之范畴内。自然人是指具有一定价值观、道德观,有理性有正义感的人,这样的人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称为君子。“君子”是这个民族的道德主体、价值主体、繁衍进步之主体,他演绎了这个民族的文明。“魔”,泛指邪恶,我们自古把它分为超自然的“妖”和现实社会中的“小人”。除了《聊斋》以妖讲述社会邪恶以外,所有古经典都是以“小人”讲述邪恶的。比如《易》,泾渭分明地抨击“小人”。《易. 系辞》是这样讲小人的:“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显然,“小人”是没有做人的基本道德的。现在台湾标榜的是民主、法制,民主往往会给“小人”从事邪恶的司乘空间。也就是说,“小人”会借民主、人权的旗号,行“不耻不仁、不畏不义” 之事。“法”是对君子的,如果没有了做人的道德底线,任何法律都会显得苍白无力。这种现象《老子》在76章中有所评述:“若民恒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