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David135

https://blog.jinbay.com/David135/  复制链接收藏

David135个人头像
David135
博客日历
«January 2025»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5/27/2009 7:30:00 AM [新闻时事] 分享

分享

容摘要: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是农民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将农民工研究领域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起着联结、纽带、桥梁的作用。本文主要提炼出几种与农民工城市适应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微观理论,即社会排斥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距离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试图在综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同时,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指出可供研究的方向。本文最后提出了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的观点。( S
关键词:农民工 城市适应 文化冲突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的去向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研究者把重点放在农民市民化问题上,并建议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户籍制度,为农民工变为市民扫除体制障碍。但是,在探讨农民工何去何从的同时,更要关注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状况、适应情况以及他们的心理调适过程。 
在农民——农民工——市民这一链条上,伴随的是进城、冲击、适应、认同、融入这一漫长的过程,融入当地社区是农民工适应城市社会的有效方式和最终目标。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大部分农民工并没有变为市民,无论就客观情况而言还是就主观认同而言。更普遍的情况是农民和农民工这两种身份在不断地转换,导致了“农民工阶层流动的内卷化”(甘满堂,2005),农民工身份只是外出流动农民的一种临时性身份,而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这说明农民工并没有适应城市社会,没有融入到城市社区中。城市适应过程涉及到农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转变过程,在控制制度变量的前提下,文化因素在这其中起着巨大作用。因为,农民工进城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移居城市,也是现代化意义上的“文化移民”,更是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进城农民工的适应问题,对我国的城市化、现代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涌现出了大量的成果(田凯,1995;朱力,2002/2005;江立华,2003;吴振华,2005;符平,2006;符平、江立华,2007),这些研究认为农民工城市适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城市适应过程要经历经济适应、社会适应和文化适应等几个阶段,而且不同年龄段农民工会有不同的城市适应方式。有研究还总结了城市适应研究的几种视角,即基于现代性视角的研究、基于社会化视角的研究、农民工——城市社会互动视角和社会网络的视角(符平、江立华,2007),这说明可以从多个角度研究农民工的城市适应问题,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与诸多因素相关,并非一个独立的问题。不过,这种分法更多是从不同的关注点出发的,是对经验研究的总结,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还有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对流动人口社会适应进行分析,认为以前的相关研究“缺乏从心理学角度对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证研究。而开展有关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流动人口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发展有针对性的心理预防和干预方案,帮助流动人口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林丹华等,2004)。本文希望从理论层面对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进行概括,这些理论所关注的问题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直接或间接相关,在进行理论概括的同时,实际上也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指出了几个可供研究的方向。一、社会排斥理论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 .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法国,法国学者维莱·勒内于1974年首先明确提出了“社会排斥”这一概念,用以阐述被排斥在就业岗位正式来源和收入保障制度之外的特定社会边缘群体的状态(参见李景治、熊光清,2006)。社会排斥这一概念起源于对贫困问题、种族问题和社会不平等的研究,属于社会政策的研究领域,如今已经成为解释各种社会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将非经济因素纳入了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框架之中,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从而使人们对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的解释更为深入。现在社会排斥这个概念被各个国家广泛运用,各个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发展出了诸多类型的社会排斥理论。西方国家对社会排斥的分析主要注重失业者、单亲家庭、残疾人、老年人等的分析。
所谓社会排斥,原意是指针对大民族完全或部分排斥少数民族的各种歧视或偏见的,这种偏见和歧视建立在一个社会有意达成的政策基础上,当主导群体已经握有社会权力,不愿和别人分享之时,社会排斥便发生了。社会排斥是指一定的社会成员或者社会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在社会主流关系网络之外,不能获取正当的经济、政治、公共服务等资源的过程或者状态:经济排斥、政治排斥、公共服务排斥、社会关系排斥。社会排斥理论认为,社会排斥是全部或者部分被排除在决定一个人与社会融合程度的经济、社会或文化体系之外的多层面的、动态的过程(李景治、熊光清,2006)。    
社会排斥有多种分类方法:如主观与客观、显性与隐性、被动与主动、群体性与个体性、制度性与非制度性排斥等,但是一般而言,更多是从经济排斥、政治排斥、社会关系排斥、文化排斥和福利制度排斥等方面进行分析(姚洋,2001;曾群、魏雁滨,2004;李景治,2006)。
许多研究都认为社会排斥具有累积性和传承性的功能,因此,应重点分析社会排斥是如何产生的、社会排斥如何影响被排斥对象以及如何使被排斥对象的弱势地位再生产。
{大量的研究指出农民工在城市中遭受了各个 阅读全文>>

评论

分享 分享

对话: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5/27/2009 8:44:00 AM [新闻时事] 分享

分享

抑郁之后究竟什么在崩溃 潇湘晨报2009-5-27 7:36:23    本报评论员 晓宇

  邓玉娇案将伊于胡底?一切越来越没有把握,几天的演进,乱花渐欲迷人眼,说来正义只有一个,但真相已让一切皆有可能。

  女服务员刺官案的传奇正在上演。清末“刺马案”年深日久之后,让陈可辛敷衍成影片《投名状》,历史地证明“兄弟是靠不住的”,可邓玉娇案成为传奇,却是在一个推进法治的年代,在我们的眼皮底下,自我预言式地证实“警察是靠不住的”、“律师是靠不住的”,最后“母亲都是靠不住的”。

  抑郁之后,一种崩溃的声音,如是我闻,冰河世纪的坚硬断裂在这个热闹的年代。

  每一人都以为真理在握,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旁观者,旁观正义就是参与真理。首先是警方一而再,再而三地更改,坚持屡败屡改地向正义挺进;然后是律师“不承认解除委托”、“不会被一拳打死”,坚持向正义挺进;再有邓玉娇的母亲,在律师提出警方重大取证失误的当晚,莫名其妙地将“内衣内裤”等“关键证据”清洗,接着在巴东县政府发布其声明与律师解除委托关系后,首先否认“这绝对是假消息,我还在考虑当中”,随即又称“解除委托确有此事”,坚持屡屡

阅读(44)评论(0)

5/27/2009 7:27:00 AM [] 分享

分享

在学美容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皮肤的一般分类:</SPAN>
 
皮肤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正常皮肤:皮肤的弹性较好,这是因为皮肤有较厚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且弹性纤维处于正常的状态。皮肤有丰富的皮下脂肪。没有粗大毛孔,表面光滑,皮肤血液循环正常,色泽良好。
 
二、敏感性皮肤: 敏感性皮肤表层较薄,真皮血管网较浅,因此皮肤受到刺激时容易发生如红肿、皮温升高、脱水等皮肤刺激症状。通常情况下,皮肤表层薄,皮表的干湿保护层也不平衡,容易造成慢性脱水和油脂成份的经常性丢失。如果一个人皮肤属于干性又敏感,就应该保持适度的油份,但油份大的护肤品可能会引发痤疮和油腻皮肤外观。
 
三、干性皮肤:干性皮肤有二种类型,二种类型也经常同时存在。表现为皱纹,发质干躁及易受刺激。第一种类型皮肤因为表面的水份丢失而变干,虽然皮肤能生成许多的油性成份,表面有油性成份但水份缺乏。这种类型也可能成片或局部存在。第二种类型的皮肤,问题多一些,皮脂腺不能生成油性成份,这种皮肤看似正常,组织也良好,但仔细观察时,皮脂腺的开口几乎看不到。这种看起来优雅别致的皮肤,在受刺激后容易变得粗糙,皮

阅读(43)评论(0)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