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喂养 添加牛乳的依据 母乳是否不足,最好根据宝宝体重增长情况分析,如果一周体重增长低于200克,可能是母乳量不足了,添加一次牛乳,一般在下午四五点钟吃一次牛乳,加多少,可根据宝宝的需要。具体办法 准备150毫升,如果一次都喝了,好像还不饱,下次就冲1 8 0毫升,如果吃不了,再减下去,但最多不要超过180毫升。如果一次喝得过多,就会影响下次母乳喂养,也会使宝宝消化不良。如果宝宝不再半夜起来哭了,或者不再闹人了,体重每天增加30克以上,或一周增加200克以上,就可以一直这样加下去。如果宝宝仍然饿得哭,夜里醒的次数增加,体重增长不理想,那可以一天加两次或三次,但不要过量。过量添加奶粉,会影响母乳摄入。请牢记,母乳是婴儿前6个月内最佳食品。这个月的宝宝,由于母乳不足而添加牛乳,一般不会遇到不吸吮橡皮奶头, 不吃奶粉的问题。 锻炼宝宝接受橡皮奶头或奶粉 三个月以后的婴儿,不接受橡皮奶头或奶粉,这种情况比较多见。为了避免宝宝不吃奶瓶,不喝奶粉,提前锻炼宝宝吸橡皮奶头还是有必要的。如果母乳足,可用奶瓶喝一点水或果汁,也可偶尔给宝宝喝一点奶粉。让宝宝熟悉奶粉的味道。半顿牛乳是不可取的,要整顿整顿地加,不要补零。如果母乳很足,为了防备下个月可能会出现母乳不足,应该从这个月开始,锻炼宝宝吸吮橡皮奶头,偶尔吃一次牛乳,让宝宝习惯奶瓶和牛乳的味道。因为到了下个月,从来就没有吃过橡皮奶头的宝宝,会拒绝吃橡皮奶头,也会拒绝用奶瓶吃牛奶。 不爱吃牛乳怎么办 有的宝宝一开始很爱吃牛乳,突然有一天就不喜欢吃牛乳了。妈妈不要着急,遇到这种情况,就只给宝宝母乳吃,不会饿着宝宝的。不要想方设法地给宝宝喂牛乳。有的妈妈就和宝宝较劲,不吃牛乳,就不给吃母乳,饿他一会,没有办法就非吃牛乳不可了。有人常常会给妈妈出这样的主意,结果是没有用的,宝宝照样不吃。还有妈妈等到宝宝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把奶瓶塞进宝宝嘴里,结果宝宝吸了起来。可是,等到宝宝醒了,会更加不喜欢吃牛奶了,变成了厌食牛奶。 对母乳不感兴趣怎么办 还有这样的婴儿,当妈妈给添加牛乳后,宝宝就喜欢上了牛乳,因为牛乳奶嘴孔大,吸吮很省力,吃得痛快。而母乳流出比较慢,吃起来比较费力,开始对母乳不感兴趣了,而对牛乳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时,妈妈不要随宝宝的兴趣,如果不断增加牛乳量,母乳分泌就会减少。 |
外国人和在外国的中国人好像天天在算着小钱,小心翼翼的过生活着,有打折商品肯定有人排队抢购,生活嘛都有压力嘛。 在澳洲这里没有低成本的劳动力,所有说做任何事首先要学会成本核算,学会DIY。这里是相对成熟社会,机会均等,要想爆富可能性很小,除非你有新技术和新的创造,大部分人不想当老板,因为商店的老板一定是带围裙那位,穿西服打领带的肯定是员工,当老板没什么意思。人人都无怨无悔的过着及其普通的日子,他们心态是良好,我在澳洲搞过一阵出租车公司,博士生开出租那是真的,只要你放好心态,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在澳洲这里社会稳定福利良好,中产阶级人数众多,相互攀比心理没有中国人强。富人阶层与百姓阶层冲突不大,富人不会开着奔驰去和穷人一起到地摊上吃炸酱面。有钱人的奢华程度之高使你看不到摸不着,不平衡的心态是无意义的。 新移民抱怨不能发财,社会地位不高,不如在国内风光,很多人娘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习惯没有改变,但是还是不愿回国,他们什么都想要,既要国外的文明,法制等优秀的科技和环境,也不愿意放弃中国高速增长的爆富的机会,他们因太贪心而不可能有平和的心态。这和每个人都要奋斗是有不同的含义的,因为人人都明白既然奋斗就会有成功与失败,那为什么在国外就不能平和心态呢。 这里毕竟是白人社会,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融入性不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还是在延续中国人整中国人,老移民坑蒙拐骗新移民的故事。这里不要比谁钱多,钱再多这里都可以帮你花完。 学生本来就有优秀的和差生之分,留学生多了自然就会产生垃圾,浪晃青年留学海外,然后还要作中国外国教育体系优劣与话得失讨论是没有意义的。 这里人们的道德水准确实高很多,但是外国骗子骗起人来更厉害,有国际骗子是真的。 这里说容易生活也对也不对,这里没那么绝对而多了些相对。 相比之下悉尼人是粗鲁的,吵架,卫生问题,交通规则,烟头,冲红绿灯,小商小贩多了,种族多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对来说阿德莱德人是文明的,谦和的,有次序的。 国外生活是需要有充分的准备的,如果你的心理没有准备好还是别出国,否则你对照下面一个个笑话总有一个在说你: 有的人出国以前在名牌大学里当英文老师,就因为没有评上副教授,一气之下移民了。现在好了,在这里衣冠楚楚、率先垂范的给人家洗车(顺带教中文)。 有的人出国以前在名牌医院里当外科医生,可没有评上首席主刀医生,一气之下移民了。现在好了,在这里当兽医天天给人家的宠物开刀。 有的人出国以前在机关单位没评上某某职称感觉特没面子,一气之下移民了,现在好了,在这里像只狗一样的给人家刷盘子。(还刷的特起劲,感觉特棒) 有的人出国以前总觉得自己天生丽质,又会吹拉弹唱,还拍了几部不入流的电影,但就是不红,于是一气之下也移民了。现在好了,在这里落落寡欢给人家跳脱衣舞。 有的人出国以前在国家队打主力,嫌工资待遇不好,一气之下移民了,现在好了,在这里三流的俱乐部坐冷板凳 有的人出国以前在学校里成绩很差,被老师训了几句不爽了,一气之下也移民了,现在好了,在这里从学前班开始学起(因为语言不通,得首先参加语言学习班。这个学习阶段跟国内的幼稚园差不了多少) 有的人以前在银行做电脑维护,总嫌领导不重视技术人员,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现在好了,终于遇到了伯乐,经过层层面试找到了一个卖爆米花的工作。 |
孩子最不需要的100个误导之“改变兴趣” 易先生的儿子所在的幼儿园进行了一次幼儿兴趣的调查,儿子自称最喜欢书法。这令易先生很惊奇,因为书法老师刚刚向易先生抱怨他的儿子写字敷衍了事,听说人家写一页,他可以写三页,不管笔顺间架,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书法老师凭自己的经验觉得,易先生的儿子对书法似乎毫无兴趣。
易先生拉住儿子的手问究竟,儿子低着头不做声。易先生说:“你忘记《木偶奇遇记》了吗?说谎话鼻子要变长的。”“我的鼻子没有变长。”“那你是说谎话了,你怎么能说谎话呢?只有坏孩子才说谎话,好孩子都是是什么就说什么,老老实实,堂堂正正的。”“堂堂?吃糖糖啊?”见儿子摆出一副无赖相,易先生知道他是说谎话了。
回到家和妻子说起儿子的兴趣,妻子扬扬自得起来:“我总算把他的猢狲劲儿扭过来了!”儿子尚在襁褓时就喜欢“孙悟空”,电视上有关于孙悟空的片子,无论是动画片、卡通片,还是戏曲片,他都眼睛一眨不眨地看。以后能走路了,他更是使枪弄棒地学起孙悟空来。
有时“金箍棒”打破了茶杯什么的,惹来妈妈一顿臭骂,他却仍然痴心不改。他把每年的压岁钱都投资在“孙悟空”上,什么玩具啦、图书啦、碟片啦,全是这位毛脸火眼的老兄。上个月他阿姨结婚,他居然用阿姨的口红将自己涂了个大红脸,在酒宴上“大闹天宫”,让满屋子的客人笑痛了肚子。妻子很担心,说三岁时猢狲相还算可爱,现在七岁了还是猴性十足,那就是没有长进了。所以这个月妻子把儿子送进了书法兴趣班,希望静静他的性子,改改他的兴趣。“你以为他兴趣改了?错啦!”易先生把实情告诉妻子,忍不住埋怨起来:“你不能压制他呀,强扭的瓜不甜。孩子的兴趣是要引导的。”“我怎么没引导!我跟他讲大书法家的故事,王羲之写完字,总到池塘里去洗笔,把池塘里的水都染黑了;智永禅师一心一意地练字,四十多年都不下楼。”“你这不是引导,是吓唬!练字这么苦,他还不怕吗?”“那你说怎么引导?挑挑我的刺容易,你倒来引导引导!”易先生一时也语塞了。
确实,如何引导孩子的兴趣是大有学问的。儿子对“孙悟空”的痴迷,妻子的担忧不能说毫无理由,做父母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应该有所作为的。但一要分析孩子兴趣的好坏,二要讲究教育方法。显然,在对待儿子兴趣的问题上,易先生的放任自流,妻子的刻意安排,都是不足取的。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对于教育者来说,最重要的是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他说:“成年人只有通过对儿童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才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里面,才能知道他们要做什么,用什么教材才能使他们工作得最起劲儿、最有成效。”
看来,易先生和妻子眼前最重要的事是观察儿子到底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再因势利导,这样才能使儿子把喜欢的事情做得更好,做得长久。 |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