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虾沙律 深谙西餐之道的人曾告诉我,西餐细分起来,是有新旧两派的风格区别的。法国大餐完全遵守精准的传统,甚至恨不得用试管、量杯的烹饪守则,而澳大利亚则用任意而为,放纵恣肆的艺术烹饪,两方各撑起新旧两个世界的半边天。 如果用时下最流行的语言来说——— 在法国“吃的不是食物,是文化”;在澳洲,“吃的也不是食物,是刺激”。光从餐品的名字上看,澳洲餐单总让你以为进了哈利·波特们吃饭的霍格沃兹学院食堂,诡异可不是开玩笑的。 名菜志:食材新鲜没得比 到了澳洲依然不能发自内心地大叫一声的厨师一定不是一个有追求的厨师。完美的海岸线、广袤的草原、零破坏的森林,这意味着的是海、陆、空全明星阵容的食材唾手可得。一切都是一副热气腾腾、汁水横流的模样,仿佛回到了上帝刚刚创造这个世界的那一天——— 新鲜! 除了新鲜,稀奇是澳洲美食的另一个关键词,且不论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海洋生命体,就是日常肉类,都不会只是无聊的牛、羊、猪、鸡,而是鸸鹋、蝙蝠、鸵鸟、袋鼠、鳄鱼,全都是入得动物园,上得操作台的大人物。 奥克兰:魔鬼鱼鱼鳍(不算鲜嫩但韧性颇好) 魔鬼鱼,其实它的学名叫前口蝠鲼。由于有两个超大的三角形鱼鳍,所以在游动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幽灵在漂浮,大约就是因此得名吧。当然它的个头和力气常使潜水员害怕,因为只要它发起怒来,只需用它那强有力的“双翅”一拍,就会碰断人的骨头,置人于死地。有这样力度的鱼鳍,在广东人眼里就是美味难得的佳肴。 别看魔鬼鱼的名字很恐怖,其实鱼鳍肉的烹调过程很简单。基本上就是先过一次水。由于鱼鳍并不特别硬、厚,所以已经熟了大半。然后就是和芡汁一起烹调,当鱼的香味和调料的香味都四散开来的时候,大餐就上演了。 魔鬼鱼的鱼鳍不像鲨鱼鱼鳍一样富含胶质,不用几次三番地用冷热水交替轰炸就熟了,所以吃魔鬼鱼鱼鳍总有一种家常吃鱼的感觉,跟北方人家常做的香煎带鱼,有点类似。虽说是鱼鳍,但由于魔鬼鱼体格够大,所以即使是鳍也能长出厚厚的一层肉来。这层肉的老嫩程度介于鲈鱼和鲩鱼之间,虽然算不上特别鲜嫩,但胜在韧性颇好,大约是天天游水的原因。肉里面还有颇多鱼骨,细小的可以咯吱咯吱嚼碎,终于有了类似名贵鱼翅的感觉。 皮克顿:袋鼠尾(纤维粗硬配黑椒汁最佳) 袋鼠应该算是澳大利亚的“国兽”了吧!在一般人的眼里,袋鼠貌似永远不会疲劳的蹦跳物种。如果运动能带来肌肉这个理论是正确的话,那么袋鼠肉应该非常好吃。听不少澳洲来的人回忆家乡,都能提起朝思暮想的袋鼠肉,可见味道应该不错。现在澳大利亚来袋鼠数量的激增已成了当局的心病。袋鼠逐渐进入城市觅食,甚至闯入军事基地。“国家象征”变成“国家灾难”,有人甚至提出了吃袋鼠救国的说法呢。 今次吃的袋鼠肉其实确切说法应该是袋鼠尾肉。因为袋鼠体格庞大,所以单单是条尾巴切下来都够几个人啃一阵子的。把袋鼠的尾巴切成片,每个都是圆圆的,中间有个梅花形的骨。然后和牛肉一样要先扒后烤,烤出微焦的质感再调出香喷喷的味道。 第一次吃袋鼠肉的人一定不要事先把这种肉和任何你曾经吃过的肉类假想为同类。告诉你,袋鼠肉绝对是你所不能料想的奇异味道。它的质感和牛肉类似,略微更老一些。肌肉更加发达,纤维更粗硬,嚼起来很刺激。至于味道,不喜欢的人会说腥、膻,甚至说是酸的。但是喜欢的人会说,袋鼠肉有那么一点泥土的味道和青草的味道混合一起,吃了之后仿佛跟着袋鼠一起跑到了大洋彼岸或者说是世界的尽头也不一定。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选择黑椒汁或者洋葱汁应该比较能够掩盖袋鼠肉原本的味道,是入门的好方法。吃完之后,一块花形的袋鼠尾骨露出来,有点像三角梅的样子,洗干净还可以做烛台之类的摆设,相当特别。 派西亚:大虾小瓜沙律(海鲜遇见沙律更惹味) 派西亚本来是新西兰的一个地方,以天蓝蓝、海蓝蓝名冠天下。这样的地方海鲜一定不能小觑。比如同样是平平常常的大虾,比其他海域的则更能好吃几分。就如同真正的美女能经得起素颜一样,真正好的海鲜在日本吃刺身,在中国吃白焯,而到了西语体系的南半球,就肯定要做成沙律了! 大虾开背,开水焯过,放到一边。拿起小黄瓜,一定要是嫩到一撅就断的,轻轻削去外皮,不要削得太过,留点青色比较好。然后切成块,寸许长即可。然后就是大师傅秘制的沙律醋汁,注意,不是沙律酱。醋汁是时下最蒸蒸日上的调味新贵,不但非常惹味,而且相对于传统沙律酱,热量更低,更健康。当然这里的醋汁是香草醋配其他香料,跟我们的山西老陈醋还是有些许南辕北辙的。 海鲜的鲜美从来不靠味道而是靠触觉。当牙齿在和大虾的对决中,如果有干将莫邪抽刀断玉、削铁如泥的爽快,那么,这虾算是成了。若是那触感如同跛脚踏入沼泽地,好吧,可以就此罢手了。派西亚的大虾新鲜不在话下,自己能听到口腔里的咔嚓声,爽里带脆,又脆又嫩。再加上香草醋汁的微酸,更添加几分新鲜的意趣。但是相对来说,小黄瓜的爽脆就更上了一个台阶,而且清雅多汁,最适合搭配海鲜。 巴罗莎:龙利鱼(鱼虽大肉却嫩刺又少) 南澳大利亚的巴罗莎山谷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独立葡萄酒生产地区。这里除了葡萄酒其实还有龙利鱼。个头硕大的龙利鱼,有男人的肩膀那么宽。然而和大鱼肉老的传统观念相左,龙利鱼肉质细嫩,刺又少、肉又多,几乎没有任何鱼腥味。不但如此,龙利鱼的脂肪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其中的欧米加-3脂肪酸,可以抑制眼睛里的自由基,非常适合整天对着电脑的白领。 龙利鱼只有脊背一根刺,所以适合用来香煎。把大的鱼骨去掉,不用怎么整理,只要切成小块,龙利鱼就自然形成了可以做菜的鱼饼。裹上蛋白、面粉等先炸一下,然后调好透明的琥珀色酱汁,翻滚蘸匀即可。 龙利鱼“大而弥嫩”。一口咬下去有吃到“海洋鲈鱼”的味道,肉纤维很细,断面呈现细碎的锯齿状小山形。咬在嘴里,鱼肉和牙齿摩擦,有细细的润滑和悠然的香气飘出。再混合了酱汁酸甜微咸的味道,妙极了! 墨尔本:牛肉粒(牛的心情好肉也嫩) 澳洲的牛肉一向出品不错,虽然没有松阪、神户牛肉那样有闻名遐迩的世界级奢华拳头产品,但胜在大众能享受得起的阶层质优价廉。虽然这里的牛肉没有喝啤酒听音乐的传闻,但能在广阔肥美的大草原上自由生活,料想心情好的牛长出来的肉自然差不到哪去。 把牛肉切成中等大小的圆粒,然后放入扒炉里扒至七成熟,然后调制酱汁和红、黄两色彩椒丝烹熟,再浇到牛肉上即可。 墨尔本的牛肉粒颜色较深,口感比起大块的牛扒略微有些硬,甚至可以说是苍老。但就是这么根根分明的牛肉纤维,越嚼就越有继续嚼下去的冲动,是牛肉应有的质感。 |
说到小笼和汤包,人们能想起的就是薄薄的皮裹着里面浓浓的汤和鲜美的肉馅。今天人气美食给大家推荐的这两家汤包馆,都是各怀绝技特色。 店名:糖朝 地址:卢湾区淮海中路300号香港新世界大厦B108-109 人气美食推荐的第一家是家港式茶餐厅,他们家的大厨们喜欢把各地美食融汇在一起,所以在传统的港式料理之外,他们还创新出了很多新式菜肴。 而他们家的汤包,就是店家从最原始的靖江汤包出发,经过自己的创新开发出的一道特色美食。据店里的大厨介绍,这里的汤包可是借鉴了上海小笼包——皮包汤的特点,又融合了港式例汤汤包皮的精髓,再加入台湾汤包里加海鲜的特色,所以这道创新点心可谓噱头十足。 店名:茶语蒸味汤包馆 地址:徐汇区天钥桥路323号1楼(近南丹路) 人气美食要推荐的第二家店,我们已经采访过多次,这里的汤包最夺人眼球的是这里汤包都可以从几十公分的高度摔下来而不破,来这里的客人到这里已经不单单是来品尝汤包,更把扔汤包作为品尝前的一道程序,除了皮不破的特色之外,这里南京汤包的馅料,汁水丰富也是非常大的特色。 而这里个头最大的灌汤包是店家点击率最高的菜肴。这里吃灌汤包是不用吸管的,而是把汤包倾斜的放在盘子边上,一口咬开个小口,另外一端也开个小口,直接用嘴吸里面的汤汁。吃法新鲜,用料独特还真能让食客耳目一新。 |
佐伊·索尔达娜饰演的涅提妮(Neytiri) 西格妮·韦弗扮演的格雷丝·奥古斯汀博士(Dr. Grace Augustine) 《帝国》杂志“阿凡达”封面 萨姆·沃辛顿饰演的杰克·萨利(Jake Sully) 北京时间8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8月21日的“阿凡达日”刚刚过去不到一周的时间,《阿凡达》就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帝国》杂志网站曝光,其新一期的电影杂志封面人物就是《阿凡达》中的主人公——杰克进入“化身”后的正面照片也随之曝光,女主角Neytiri也第一次“安静地站在我们面前”。 据国外媒体报道,万人瞩目的最新动画大片《阿凡达》的预告片上周才刚刚公布,就有众多评论家和网友指出该片和另一部动画片《迪亚哥》十分相似。《迪亚哥》的制作方将有可能就此寻求法律帮助。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新片《阿凡达(Avatar)》因为被发现与另一部票房十分不理想的动画片《迪亚哥》(Delgo)有很多相似之处,而有可能面临法律纠纷。翻拍和续拍老电影是近年来的风潮,作为其中的电影作品,《阿凡达》是一部空前巨资制作的电影,而与其相比,《迪亚哥》不过是一部有Fathom工作室小成本独立制作的动画片。 众人期待的《阿凡达》上周在网上公布了预告片,热情的影迷让首播预告片的网站Apple.com一夜之前访问量剧增,并造成了网络拥堵。很快,网上就出现了“阿凡达=迪亚哥”,“阿凡达就是迪亚哥的续集”,“阿凡达和迪亚哥之间有7处惊人的相似”等等类似的评论。 《今日美国》(USA Today)的POP CANDY博客、《纽约杂志》(New York Magazine)周刊以及《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 )也加入了这场关于最新大片《阿凡达》与去年上映的小成本动画片《迪亚哥》之间的热烈讨论。 来自《电影在线(Movieline)》的著名影评人S.T. Vanairsdale评论说“ 詹姆斯-卡梅隆似乎受到了《迪亚哥》一些画面风格以及主题的影响”,而且他认为这两部片确实有着“不同寻常的相似之处”。WorstPreviews.com则评论认为“这两部片的人物与故事情节几乎一样”。网上电影批评家JoBlo说《阿凡达》和《迪亚哥》之间的相似之处是“不可否认”的,他还提醒说将这两部电影互相比较肯定会引起法律纠纷。 Fathom工作室的发言人说,自从《阿凡达》的预告片上线之后,他们工作室的邮箱每天都被各类询问的邮件塞得满满的,“看了预告片之后,我们也为两部电影画面的相似感到吃惊,所以我们在考虑寻求法律方面的帮助”。 《迪亚哥》这部独立制作的电影,从构思到最终发行,总共花费了10多年才完成。对《迪亚哥》最初的构想1998年就在Delgo.com上“正在制作中的动画片”这一部分上看到,人们可以在2000年的《电子日报》(Digital Dailies)上查阅网站,而根据《好莱坞记者报》(Holliwood Reporter)的报道,《阿凡达》从2006才开始根据一个改编的剧本开始制作。 《迪亚哥》是美国第一部独立制作的CG动画片,09年4月4日它的DVD版本开始发行。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